宋叔培 李燦華
本輪高考綜合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廣,對高校的人才選拔工作具有深遠影響。
1.創新招生錄取模式
傳統的高考模式中,考試與錄取之間的聯系只有分數,高校首先考慮分數的高低,其次是體檢信息,很少考慮考生個人素養是否適合本學科。本輪高考綜合改革更為重視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并將其作為錄取的參考依據。高校應依據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進一步細化人才選拔標準。同時,高校應分析人才選拔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在保障錄取程序規范的前提下,大力創新招生錄取模式,積極探索多元招生方案,吸引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報考本校。
新高考改革后,考生和高校雙向選擇權擴大,高校可根據學校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高校招生錄取不再局限于高考成績這個唯一指標,為高校錄取到更加符合學校特點的生源提供了機會,有利于提高生源質量,優化生源結構。如何在高考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既實施好“公平、公正、陽光”招生,又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一個招生工作者要思考的新課題。
2.倒逼專業內涵建設
新高考改革后,考生先定專業,再選學校,這就使得招生過程中,同一所學校實施專業調劑的現象不復存在,不同專業之間的錄取分數可能會出現懸殊。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凝練專業辦學特色,對每一位高校專業負責人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優勢強勢專業吸引優質生源,落后弱勢的專業面臨淘汰。這一現象,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會成為常態。
高校要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布局,促進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教學與科研的深度融合。同時,高校應進一步加強本校優勢特色專業的建設力度,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此外,高校應適時根據行業發展要求、經濟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專業結構;進一步做強優勢學科,淘汰劣勢學科,逐步構建專業協調發展、優勢特色明顯的學科體系。
3.實施學生分類培養
新高考改革中,由于不同專業提出的選考科目不同,不同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也不一樣。報考同一專業的學生,因為知識結構的不同也會影響教學中的集中授課。為精準銜接人才培養,各高校應從自身人才培養、辦學特色等方面出發,分析學科專業現狀及社會認可度,開展校內外調研,科學設置不同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提前公布人才選拔的標準、條件和程序,為學生的興趣拓展與能力提升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促進高校科學有效地選拔人才,從而實現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分類培養。
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這必將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學科交叉、文理滲透,促使高校深入推進專業之間相互融合,有利于高校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1.激發學生職業規劃意識
每個學生從小就有對未來的設想,有發展自我的愿望。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自己的不斷剖析和認識,他們對自我認知、探尋職業的愿望更加強烈。新高考改革將促使中學教育幫助學生提前思考自己的未來,提前給予學生想象“未來的我”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基本的規劃。
2. 引導學生探索職業環境
探索職業環境能幫助學生了解工作崗位、行業特性、所需能力等。對職業環境的了解能幫助學生在未來快速進入職業角色。新高考改革將促使中學教育引導學生從感性層次對現實教育和未來職業進行主動探究,主動收集信息以了解職業環境。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幫助學生獲得職業體驗,了解職業環境,進一步認識自我和熟悉社會。
3.建立職業生涯教育機制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培養與建構職業興趣和職業理想也必不可少。職業生涯發展是一連串決策的過程,只有充分準備,才能合理規劃。新高考改革將促使中學成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科學系統地指導學生進行專業選擇和未來社會角色的定位。《職業規劃》將成為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要通過專業的輔導,幫助學生分析各行各業的職業特點、結合自身實際規劃好自己將要學習的專業和從事的職業,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職業目標。
高考綜合改革是國家探索更加科學公正的考試制度的必然選擇。高校需要在改革中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改革帶來的新挑戰,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內涵式發展道路,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推進大類招生與培養,改善招生管理模式,探索更加符合學校發展的人才選拔模式。
(宋叔培系湖南師范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處長,李燦華系湖南師范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考試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