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雪 郭慶
摘要: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各貧困鄉鎮帶來了發展機遇,民族鄉鎮如何有效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建設鄉村旅游成為了社會各級關注的熱點。本文將以高郵菱塘回族鄉為研究對象,從高郵菱塘回族鄉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出發,深入探究民族鄉鎮鄉村旅游質效提升的方法。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鄉鎮;鄉村旅游
黨的十九大中,習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鄉村旅游人數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7.2億人次到2018年超過30億人次,收入突破8000億元。更多的人愿意到鄉村旅游,體驗當地特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作為當地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提升居民文化自信的同時更積極的保護本土文化。在此背景下,高郵菱塘回族鄉以其特有的回族文化為支撐展開鄉村旅游建設。
一、高郵菱塘回族鄉鄉村旅游的現狀分析
作為江蘇省唯一一個少數民族鄉鎮,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的菱塘回族鄉正在探索一種整體保護和開發模式,在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適度、高效的開發,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彰顯回族文化。
雖然高郵菱塘回族鄉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搶占了先機,但我們實地考察發現,其鄉村旅游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不少的發展問題。
(一)旅游項目缺乏吸引力,招商困難
在旅游項目的招商中,資源等級與招商存在不對等。資源與游客存在文化隔閡,不能很好的滿足游客和市場的需求。再好的資源若無法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則吸引不到投資者。再者,“菱塘”諧音“靈堂”,受制于中國傳統思想的桎梏,缺少具有吸引力的口號影響了招商引資。
(二)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內涵不足
目前高郵菱塘回族鄉雖有了鄉村旅游總體規劃,但缺乏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舒適的居住環境和特色飲食,對游客的吸引力會大打折扣,可持續性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其次,文化內涵開發不足。高郵菱塘回族鄉特有的回族文化在鄉村旅游項目中占比較小,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地域特色作為支撐而一味地進行商業化發展,難以讓游客體驗到當地的特色,嚴重影響重游率。
(三)旅游人才欠缺
鄉村旅游是高郵菱塘回族鄉的新興產業,當地對此認識不夠深刻,優秀的青年人才外流,大部分的經營人員和服務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觀念落后,很難在服務上到達優質,而恰恰專業技能和素養直接決定了游客的體驗。
二、高郵菱塘回族鄉鄉村旅游的質效提升
高郵菱塘回族鄉的鄉村旅游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局部整形,而應該綜合治理、整體塑造。具體而言,鄉村旅游質效提升的的實現路徑有以下幾條:
(一)政府層面
(1)增加關于回族文化的資源投入,開發創新型投資主體
民族文化景點應不止于文化,傳統刻板的文化灌輸缺乏吸引力。回族文化的投資主體架設應融入文化節等活動之中,賦予實際載體。
(2)培養旅游服務專業人才
政府應在政策和技術上予以幫助。開展完善的培訓工作,建立訓練有素的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增強居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保護和服務意識。
(二)經濟文化層面
(1)從王鮮記、紅興旺咸鴨蛋工廠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入手,由點到面的多元化發展,以“留客”為目的,“農旅發展,工業旅游”。如王鮮記在夏秋之際舉辦親子游活動,家長與孩子參與魚蝦捕撈;紅興旺讓游客親自腌制咸鴨蛋。這種浸入式的體驗增加了游客的積極性與黏性,讓游客“有所觀、有所往、有所得”。
(2)豐富文化內涵,增加特色活動。“好事成雙在高郵”文化主題活動使高郵雙黃蛋吉祥的寓意深入人心。特色食品、文化、習俗能夠成為遠甚風景或文字的“活名片”,因為它們直擊感官,將特色的內秀展現于游客眼前。
(三)社會層面
加大宣傳力度,做到提到江蘇鄉村旅游便是高郵,而唯菱塘回族鄉最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訓已過時,自身實力過硬也必不可少輔助宣傳。通過微博、微信推送宣傳回族文化,打穩網絡基礎。宣傳中突出強調回族文化是區別于周邊鄉村旅游的關鍵。
讓少數民族文化被大眾接受是一個挑戰,因此需往親民化方向轉型。將回族文化融入吃喝玩樂中,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回族文化的熏陶,回族文化就更加的接地氣了。
三、結論
“親民”式體驗應該是回族鄉旅游的最大亮點。快節奏下的都市居民能在高郵菱塘回族鄉感受到“桃花源”式的放松,重拾過往閑暇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回族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Z].2015-02-0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Z].2019-01-03.
[3]張俊英.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海北州祁連縣為例[A].2018-04-02.
基金項目:
“揚州大學科創基金項目X2019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