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在文旅融合趨勢下,文化增加了景區的魅力,景區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的載體。本文選取了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景區,描述了都江堰景區自導式解說系統建設現狀,通過解說深度、解說可獲得性以及解說質量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思路,旨在滿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景區的文化影響力。
關鍵詞:文旅融合;自導式;解說系統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以文促旅,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以旅促文,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互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文化旅游的發展帶來了新活力。
旅游解說是通過引導游客游覽和交流來提高其對景區環境和所經歷的各種自然和文化現象的理解和欣賞的過程。旅游解說系統分為向導式解說系統和自導式解說系統兩類。向導式解說系統以具有能動性的專門導游人員向旅游者進行主動的、動態的信息傳導為主要表達方式。自導式解說系統形式多樣,包括牌示、解說手冊、導游圖、語音解說、錄像帶等。
一、都江堰自導式解說系統現狀
第一,視聽多媒體:有電子展示屏、便攜講解器、宣傳視聽素材等,但是這些設備和素材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價值傳播力度較低、傳播效果較差。其中,相關視頻拍攝的技術水平不高,拍攝素材缺乏看點,視頻播放量低,影響并制約著都江堰景區的對外宣傳以及景區內傳遞文化內涵。
第二,互聯網:目前都江堰景區互聯網解說媒介系統基本形成,有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第三方app等。
官方網站——信息較全面,內容涵蓋了景區動態和新聞,人文、自然和地質知識,門票、線路等服務信息,擁有大量都江堰景區圖片和視頻,旅游攻略和咨詢服務等方面內容,滿足信息傳播的基本要求。盡管網站板塊較齊全,但是未能兼容手機使用,且板塊設置并不醒目,部分板塊內容缺失。
微信公眾號——分為購買門票、電子講解和電子發票三大板塊。其中,電子講解為第三方公司提供,收費服務。可見都江堰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功能較少,缺少一些常用的如天氣預報、客服服務及微社區等功能,低端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游客使用率不高,有待升級開發。
官方微博——新浪微博。信息更新速度快、以圖片和文字內容為主。粉絲數量較低,微博缺少版式設計,信息發布較為隨意,質量較差,用戶互動極少。
第三方APP(驢跡導游和金牌解說)——包括都江堰景區景點、自助游路線,美食、游客中心、停車場、購物點、廁所等板塊。依托GPS定位系統定位解說景點,游客可隨時進行定位,自主選擇解說景點,也可以可系統根據所處位置自動解說,并且系統支持多種語音可供選擇,但是語言只有中文。
第三,展覽:展覽通常是通過文字、圖片、沙盤、模型等方式,向游客傳遞景區信息、展示景區文化特色。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展覽設置在水利文化展廳里,廳內陳設有沙盤模型、景區全圖、工程圖、景觀照片,以及關于水文化的書法繪畫作品,又有“都江堰風情”展覽,展示都江堰景區的變遷。同時都江堰還有特色的放水大典表演,以場面宏大、特色鮮明的表演形式向展示都江堰文化特點,效果較好。
第四,出版印刷物 當前主要景區都會提供印刷地圖、導游線路圖、明信片和圖書等印刷物,游覽圖、圖書、明信片等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地圖有手繪版本,明信片主要以風景為主、有單張也有成套裝訂明信片,景區也不乏很多三國色彩和熊貓元素的文創紀念品。問題圖書版本大都陳舊、文創紀念品不夠精美。
二、都江堰景區自導式解說系統優化思路
一是解說深度:以都江堰景區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為基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地展現都江堰景區文化。因此,自導式解說系統應深度挖掘巴蜀文化、熊貓文化等特色,突出都江堰景區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通過將一些獨特的文化符號植入自導式解說系統,讓游客對都江堰的文化的感知更深刻。深度開發文化旅游產品,提供游客最佳的旅游體驗。利用文化資源解構提取文化符號、神話故事等,融入設計創意開發旅游商品。
二是解說可獲得性:自導式解說系統不僅應該擴大景區服務覆蓋面,也應該增加相應的解說系統媒介種類和數量,拓展解說方式。通過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增加游客可獲得和使用的自導式解說資源,讓顧客能夠便利地使用自導式解說系統。
三是解說質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游客對解說系統的使用感受。應從視聽多媒體、互聯網、展覽、出版物等角度出發,精細化耕作解說內容、創新解說方式,跟蹤游客使用評價和建議,改善解說的質量,打造游客的沉浸式體驗。
三、 結語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景區同質化、模式化的業態競爭注定失敗。在文旅融合大趨勢下,應該著力挖掘景區的文化內涵,通過游客對景區文化內涵的深刻體會改善旅游體驗。隨著自由行人數比例增大,景區文化內涵的傳播依賴自導式解說系統優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都江堰風景區自導式解說系統并不完善,需要以優質旅游為導向,讓文化引領旅游走進新時代,讓人民群眾參與進去,在旅游體驗過程中擁有更多切實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滿足游客對旅游文化多層次、多樣化的訴求,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盧紅梅.我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5,(61):75-80.
[2]唐伽拉. 旅游解說系統規 劃初探: 以瀏陽道吾山引路松景區為例[J].旅游學刊, 2003, 18 (3): 14-17.
[3]唐鳴鏑. 景區旅 游解說系統的構建[J].旅游學刊, 2006, 21(1): 64-68.
[4]BECK L, Cable T. The meaning of interpretation[J]. Journal of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2002, 7(1): 7-10.
[5]王秀娟.探析景區自導式解說系統的現狀及其設計策略[J].價值工程,2014,(5):230-231.
[6]柯禎,劉敏.旅游解說研究進展與差異分析[J].旅游學刊,2019,34(2):1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