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沈梓 黎英 何燕
(廣漢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 四川 廣漢 618300)
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微創手術,具有術后復發率低,治療效果好等優點,但因鼻部解剖結構特殊,且視野較小,手術中常會出現出血較多,止血困難,造成手術視野模糊等情況。近些年針對這一情況,臨床上開始逐漸采用控制性降壓全麻手術,同時配合良好的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實驗組采用全麻下并控制性降壓,對照組為常規全麻。年齡在22歲~62歲,平均年齡47.1±5.0歲。各組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凝血功能均正常。
對照組采用經口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并常規檢測血壓、心電圖,呼氣末二氧化碳、氧飽和度等。實驗組在采取常規經口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的基礎上進行控制性降壓。于手術開始后泵入鹽酸尼卡地平,并檢測平均動脈壓(MAP),目標是使平均動脈壓較術前下降30%或者不低于60mmHg。如平均動脈壓低至60mmHg以下時,根據血壓及時調整鹽酸尼卡地平,維持這一平均動脈壓水平至手術重要操作步驟完成后逐漸減少用藥至停藥。
比較兩組手術中的出血量(mL)及手術時間(min),手術視野的質量評分比較,并比較患者滿意度。其中手術視野質量評分標準為:手術視野質量評分分為:Ⅰ級為術野輕微出血,不需吸引; Ⅱ級為術野輕微出血,偶爾吸引,不妨礙術野;Ⅲ級為術野輕微出血,需經常吸引,停止吸引后則妨礙術野; Ⅳ級為術野中度出血,需要經常吸引,停止吸引后則妨礙術野;Ⅴ級為術野嚴重出血,需持續吸引,出血妨礙術野。
術前1天協助清理鼻毛,術前30min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建立靜脈通道,同時檢測患者基礎血壓水平,做好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情緒;術中配合:協助患者置正確手術體位,建立靜脈通路,協助麻醉師進行氣管插管及全身麻醉,并連接檢測設備,做好手術前準備工作,同時監測術中生命體征;手術結束后停止使用控制性降壓藥物,同時繼續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末梢微循環等情況,直至患者情況穩定。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手術時間實驗組較對照組縮短,手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減少,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中的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Ⅰ級的比例大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視野的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滿意度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n(%)]
因鼻腔部解剖結構特殊,粘膜毛細血管豐富,因而手術出血量較多,而出血會給FESS手術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1]。因此有效的控制術中出血量是順利進行FESS手術的關鍵,近些年來,應用術中控制性降壓方法,來降低鼻內鏡手術患者手術中出血的方法被應用于臨床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3]。
良好的配合則是有效進行控制性降壓的關鍵。控制性降壓是一種人為干預后,產生的非生理狀態,對病人和手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可能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如術中將血壓降至過低,會造成出現微循環缺血,組織及器官的缺血、缺氧情況[4]。本文對控制性降壓手術組進行了良好的護理配合。包括術前的準備及心理護理,術中配合良好的麻醉及體位,術中檢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控制降壓藥物的泵入速度,術后協助患者蘇醒及康復治療等。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分析比較發現,通過控制性降壓及配合良好的護理后,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縮短,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減少,使手術視野更清楚,有利于手術操作的進行,同時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更高,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于FESS手術的患者,可應用控制性降壓同時配合良好的護理,減少患者手術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使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