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結核二病區 貴州 貴陽 550004)
由于免疫受損宿主感染菌群變異、消毒工作不完善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發生率呈遞增。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與肺結核疾病的臨床特征相似,極易發生誤診、漏診的情況[1]。所以,本文就針對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與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對比,希望可為診斷醫師提供依據,具體如下。
抽選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70例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再抽選肺結核患者70例作為對照組。
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齡19~83歲,平均年齡(56.53±1.69)歲。觀察組: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20~84歲,平均年齡(56.58±1.71)歲。患者在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同意此次研究。
剔除標準:①血液傳染性疾病;②其他腫瘤;③精神系統疾病;④語言障礙;⑤中途退出者。
根據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診斷指南與肺結核診斷指南對疾病進行診斷,對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與總結。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右肺病灶20例,左肺病灶19例,雙肺31例。1~2個病灶27例,3~4個病灶11例,5個以上病灶32例。發生空洞45例,鈣化9例,干酪壞死6例,肺門淋巴結腫大5例,纖維增殖灶2例,發生彌散粟粒狀結節影3例。
觀察組:右肺病灶31例,左肺病灶5例,雙肺34例。1~2個病灶36例,3~4個病灶22例,5個以上病灶12例。發生空洞37例,鈣化13例,干酪壞死1例,肺門淋巴結腫大10例,纖維增殖灶9例,病灶均為右側,沒有發生彌散粟粒狀結節影。兩組患者的鈣化灶、干酪壞死灶、肺門淋巴結腫大、彌漫粟粒狀結節影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的PPD試驗陰性相比較,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陽性、弱陽性、強陽性、耐HR、藥敏試驗耐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對比兩組PPD試驗與藥物敏感實驗結果[n(%)]
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多發病于老年患者,此類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差,存在很多基礎疾病,對其診治有一定難度[2]。肺結核疾病與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臨床特征相似,若不仔細分辨,極易發生誤診的情況。
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患者的影像特征為空洞,病灶內會出現鈣化少、干酪化情況,會發生朗格罕細胞性肉芽腫形成繁殖與上皮細胞反應為主[3]。
通過此次研究中得出:兩組患者的PPD試驗陰性相比較,差異不顯著;兩組在陽性、弱陽性、強陽性、耐HR、藥敏試驗耐相比較,差異顯著。因為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耐藥原理較為復雜,比如藥物作用的靶位點變異、對藥物的滅火、藥物泵出系統以及細胞壁屏障等情況[4]。有相關研究稱,約有9%~11%患者對R敏感,23%~26%患者對E敏感,少數堪薩斯分枝桿菌對R、E均過敏,還有鳥分枝桿菌對E敏感[5]。
綜上所述: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與肺結核臨床特征雖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定差別,針對出現咯血、咳嗽的患者,而且PPD試驗為弱陽性,病灶有空洞情況而且空洞小或者有纖維增殖灶情況,抗結核能力低下,存在肺部基礎疾病患者,應考慮是否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及時做好藥物敏感試驗與菌種鑒定,從而降低誤診情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