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榆 李通(通訊作者)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廣西 南寧 530000)
卒中是目前引起死亡及致殘率極高的腦血管疾病,而卒中相關肺炎是加重死亡風險及增加住院日期及費用的主要因素,有統計數據表明卒中相關肺炎的發生率在5%~30%[1]。目前研究發現高齡、意識障礙、吞咽困難,心房顫動等可能加重卒中相關肺炎的發病風險[2],但是目前對卒中相關肺炎的早期診斷的炎性指標尚缺乏明確的證據,因而在明確高卒中相關肺炎風險的情況下,如果有明確卒中相關炎性指標的支持將有助于完善卒中相關肺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從而有助于病人的康復及預后。本研究主要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針對日常比較常見的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腦卒中患者相關資料,根據期間是否發生肺部疾病分為觀察組(發生肺部感染)和對照組(未發生肺部感染)。納入本研究的總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62.62±13.28)歲。觀察組包含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對照組包含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66.28±11.43)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58.93±10.16)歲。兩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通過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認證。
診斷標準是基于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當滿足第一和第二標準中的至少一個時診斷肺炎:(a)呼吸系統病變,胸部X射線證實肺部浸潤;(b)用來自下呼吸道膿性痰培養或血培養物的微生物培養物結果、白細胞增多和C反應蛋白的升高。
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吸煙史、發生COPD史、吞咽困難等項目進行統計分析,并且使用nihss量表對患者的各項機能進行評價。
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時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66.28±11.43)歲,高于對照組患者(58.93±10.16)歲的平均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時有吸煙習慣的患者共20例,占觀察吸煙率71.43%,高于對照組10例(吸煙率3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診斷有COPD者共22例,占觀察組的78.57%,高于對照組11例(34.7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發生吞咽困難共19例(67.86%),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使用nihss量表進行評價發現,觀察組患者平均分數達到(17.87±6.28)分,其中13分以上的患者為9例(32.14%),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分析[n(%)]
臨床及實驗室數據表明:卒中發生后機體免疫下降、卒中后腦功能異常導致免疫抑制等可能參與卒中相關肺炎的發病,免疫力下降主要表現為淋巴細胞減少、功能減低、炎癥因子分泌改變、干擾素減少等,而在肺炎的相關研究中IL-10,TNF-a等炎性指標與肺炎有直接相關性[3]。也有人進行了炎癥相關因子與卒中相關肺炎早期診斷的研究,但是目前尚缺乏對卒中相關肺炎高危人群血清炎癥因子與卒中相關肺炎早期診斷的研究[4]。在本研究中發現,高齡患腦卒中患者、既往有COPD病史、吞咽困難史以及吸煙史的腦卒中患者中,發生腦卒中相關性肺炎的概率明顯高于年齡較小、沒有COPD病史、無吞咽困難史以及吸煙史的患者,通過nihss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發現,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nihss達到13分以上的患者明顯增多。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結論,腦卒中患者發生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可能與年齡、既往肺部病史及吸煙史有關,且nihss平均越高(即患者身體機能越差者)更容易發生卒中相關性肺炎。由于樣本量較小,本課題組將在后續研究中繼續擴大樣本量,完善試驗方法及觀察指標,進一步減輕腦卒中患者的肺炎發生風險,改善其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