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兒科二區,廣東 東莞 523325)
維生素A及鐵缺乏仍是發展中國家主要的營養素缺乏問題,對兒童健康的影響極大。體內鐵缺乏,可引起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降低,血紅蛋白濃度(hemoglobin,Hb)合成障礙,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改變[1]。維生素A缺乏可影響鐵的儲存和利用,進而出現類似于缺鐵性貧血的血常規變化[2]。但維生素A與儲存鐵減少對紅細胞參數影響的特點及比較少見文獻報道。本研究選取了2 805例學齡前兒童進行相關檢測,以了解學齡前兒童維生素A缺乏及儲存鐵減少的現狀,并比較維生素A與儲存鐵減少對紅細胞相關參數的影響特點,為進一步制訂合理的兒童營養性貧血診療措施提供理論依據?,F報道如下。
于2017年3月至10月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選取在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體檢、無現患疾病的3~6歲學齡前兒童2 80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 641例,女1 164例,平均年齡為(4.59±0.98)歲。納入標準:①年齡范圍3~6歲;②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為排除異常血紅蛋白病對SF及紅細胞參數的影響,本研究剔除血紅蛋白電泳結果異常者;②1個月內有急慢性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疾病史。本研究經東莞市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實施(東兒倫字[2016]1號)。
1.2.1檢測項目
所有入選者均進行血常規、SF、血紅蛋白電泳及維生素A濃度檢測。紅細胞相關參數包括紅細胞數量、Hb、平均紅細胞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 ̄tration,MCHC)等。
1.2.2檢測方法
血常規檢測儀器為西斯美康XT-4000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血清鐵蛋白檢驗設備為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紅蛋白電泳采用海倫娜SPIFE3000全自動電泳分析儀檢測;維生素A濃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檢測。
1.2.3診斷標準
維生素A按其濃度分為維生素A不足組(維生素A濃度<0.3mg/L)和維生素A正常組(維生素A濃度為0.3~0.7mg/L)[3];儲存鐵減少的診斷標準為SF<30μg/L[4];紅細胞參數正常值參照有關文獻[5]。

貧血、維生素A不足及儲存鐵減少的比例分別為6.52%(183/2 805)、32.09%(900/2 805)和6.60%(185/2 805)。
按照年齡將研究對象分為3歲組、4歲組、5歲組和6歲組,血紅蛋白濃度(HGB)、MCHC、紅細胞(RBC)計數及紅細胞壓積(HCT)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MCV、MCH、SF及維生素A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隨后進行LSD-t多重比較,結果顯示,除3歲與5歲組之間MCH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任意兩組之間MCHC比較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HGB、HCT及RBC除3歲組與4歲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組比較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不同年齡間維生素A、血清鐵蛋白及紅細胞參數的比較結果

表2各年齡組間部分紅細胞參數兩兩比較結果
注:*P>0.05。
按性別分組,HGB、MCV、MCHC、RBC計數及SF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男童HGB、MCHC、RBC計數高于女童,而MCV及SF濃度低于女童;兩組MCH、維生素A及HCT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經二元邏輯回歸對每個紅細胞參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儲存鐵減少是MCH降低的危險因素(OR=1.490,P<0.05);而維生素A不足是HGB、MCH、MCHC、HCT和RBC計數等降低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2.519、1.272、1.562、2.072、2.088,均P<0.05),但不是MCV降低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不同性別間維生素A、血清鐵蛋白及紅細胞參數的比較結果

表4維生素A不足及儲存鐵減少對紅細胞參數影響對比結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改善,但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維生素A及鐵供給不足的情況仍十分嚴重。本研究對3~6歲非現患兒童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貧血、維生素A不足及儲存鐵減少的比例分別為6.52%、32.09%和6.60%,其中維生素A缺乏仍處于重度公共衛生問題區域[6],需積極采取措施干預。
檢測紅細胞參數是初步篩查紅系相關疾病及其病因的主要手段。成人紅細胞參數的參考范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7],但學齡前兒童紅細胞參數是否存在性別及年齡差異,少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男童HGB、RBC計數和MCHC高于女童,而MCV低于女童,MCH及HCT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除3歲與4歲年齡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之外,其余年齡組之間的HGB、RBC計數及HCT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另外,各個年齡組之間的MCH和MCV差異雖均無統計學意義,但因為其變化程度不同,導致除3歲與5歲之間的MCHC(MCH/MCV)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之外,其余任意兩組之間的MCHC均存在統計學差異。
SF作為體內鐵儲存及轉運的重要形式,其含量可作為判斷機體是否缺鐵的指標。有研究表明,SF水平存在性別差異,由于女性青少年鐵攝入量不足及月經失血等因素,SF的含量低于同年齡段的男性[8]。然而,本研究發現,學齡前女童SF的水平高于男童,與青春期SF性別差異的結果相反,對此未找到很合理的解釋,可能的假想是學齡前女童泌乳素(prolactin,PRL)的水平高于男童,PRL能增強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對間質細胞的刺激作用,促進睪酮的合成[9],睪酮通過抑制鐵調素的合成,最終導致SF升高[10]。這一假想是否成立,仍有待于大量的研究來證實。長時間嚴重缺鐵(SF<15μg/L)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會出現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改變,但一般認為儲存鐵減少(15μg/L 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之一,主要通過抗氧化和影響糖蛋白等機制影響機體功能,維生素A缺乏可導致免疫功能降低、腫瘤發病率增高及貧血等[11]。本研究顯示,維生素A不足是HGB、MCH、MCHC、HCT、RBC計數降低的危險因素,其OR值分別為2.519、1.272、1.562、2.072、2.088,但并非MCV降低的危險因素。該結果進一步驗證了維生素A缺乏對紅細胞參數的影響范圍及相關程度均超過了儲存鐵減少,其可能與維生素A不足在影響鐵代謝[12]之外,仍可以通過減少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合成[13]及導致慢性感染[14],進而加重紅細胞參數的改變有關。 綜上所述,通過對本地區健康學齡前兒童進行抽樣調查,發現貧血、維生素A缺乏及儲存鐵減少的比例仍然較高,尤其維生素A缺乏仍處于重度公共衛生問題區域,需要采取積極措施進行補充干預。維生素A不足及儲存鐵減少可導致紅細胞參數出現相應的改變,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維生素A不足導致的紅細胞參數變化不伴有MCV改變,而儲存鐵減少僅出現MCH降低,可能作為初步判斷病因的依據,但仍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干預實驗進行驗證。3.4維生素A缺乏可導致紅細胞參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