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閔
【摘要】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士理論學習邁向實踐的第一步,是護理學生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重要階段。通過對我院重癥監護室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的46名護理實習生及37名符合帶教資格的帶教老師的問卷調查進行研究,分析“一對一”模式在ICU護理實習帶教中的利與弊。
【關鍵詞】ICU;護理帶教;“一對一”模式
【中圖分類號】R851.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50-01
隨著現代護理理論的不斷發展,患者對護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和護理工作重要性的不斷凸顯,人們對如何提高護理帶教效果也越來越重視。“一對一”帶教,即師生班次相同,一位老師全方位對一位實習生實行帶教,隨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從而提高實習帶教質量。
1 “一對一”帶教模式的優點
1.1 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護生通常要經過在校兩年半以上的理論知識學習之后,才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由學校的學生變成了醫院的實習生。此時,他們遠離了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每天需要接觸不同的患者,需要進行高強度的培訓和學習,會使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陌生、緊張、恐懼的心理。采用“一對一”帶教模式, 這種固定的師生關系能夠快速的消除學生恐懼不安心理,有效的構建和諧的工作環境[1]。在帶教過程中老師與護生真誠溝通,鼓勵支持,通過對護生的不斷教導,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從而更好的適應ICU臨床護理工作。
1.2 有助于提高帶教老師的責任感
護生在ICU臨床護理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超出自身知識之外的問題。帶教老師除了要熟悉實習計劃內容外,還得學習最新專業知識,不斷與實際病例相結合,做到“教無止境,學無止境”,隨時為護生傳道、授業、解惑,激發護生學習積極性。
1.3 有助于培養實習生的獨立工作的能力
采用“一對一”模式,帶教老師能夠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了解,從而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養,這樣既可以提高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有助于提高護生今后單獨工作的能力[2]。
1.4 有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向實習護士發放帶教老師滿意度調查表,向帶教老師發放實習生評價表,進行雙評機制,及時發現臨床實習帶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整改,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1.5 合理利用帶教資源
采用“一對一”模式進行帶教,可以根據護生的學歷、性格、經歷等特點,安排相應的帶教老師,這樣不僅能讓每位護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還有助于科學的利用緊缺的帶教資源,使每位帶教老師的作用最大化[3]。
2 “一對一”帶教模式的缺點
2.1 高水平帶教老師缺乏
采用“一對一”帶教模式,因為實習學生多,帶教老師相對較少,導致部分資歷淺,經驗不夠豐富,知識面窄的護理人員也擔任臨床帶教工作,導致對護生提出的問題不能正確的解答,從而無法讓護生得到全面的發展[4]。
2.2 帶教老師自身素質容易對護生造成影響
帶教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個別老師在實習生面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通過“一對一”模式長期接觸,會在無形中讓學生養成這些不良習慣,這不僅極大影響護生責任心和醫德的養成,也不利于臨床護理過程中護患的溝通交流。
2.3 容易造成情感交流障礙
現在護理實習生及帶教老師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與適應能力較差,自我中心意識強烈,不懂得換位思考。有的帶教教師性格、脾氣不好,容易把不好的工作情緒帶到臨床工作中,從而影響護生的工作積極性,造成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障礙,導致護理帶教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2.4 產生班次變動
因為每個老師的工作習慣、工作模式和帶教方式都各不同,經過師生間長時間的磨合和適應后,當帶教老師臨時請假或者發生工作變動時,該帶教老師原來所帶實習生更換帶教老師或者無專門的帶教老師時,極容易出現護生沒有歸屬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情況,從而極大的降低護理帶教的教學效果。
3 結論
“一對一”模式是一種優秀的帶教模式,但這種模式對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一對一”模式在ICU護理實習帶教中進行應用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注重護理帶教老師的選拔
帶教老師的言行舉止,人格魅力都會影響實習學生,因此帶教老師不僅要專業操作嫻熟,技術過硬,工作熱情,還要有一顆樂于奉獻,甘愿為患者服務的心,將護士良好的氣質鳳貌,勇于奉獻的職業精神不斷的傳達給學生。
3.2 加強護生的崗前培訓
除實習護生剛進入臨床實習時,由護理部統一安排的崗前培訓以外,在實習護生進入ICU臨床護理的第一天,科室護士長或者總帶教老師需要對實習護生進行一個小型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科室制度、內部環境、物品擺放、排班情況及帶教老師的教學特色等。這樣不僅能讓實習護生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也有助于護士長或者總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的整體情況(例如學歷,性格等)進行把控,從而更加合理的給每位護生安排帶教老師。
根據護理實習生的特點,合理安排帶教老師,因人施教,不可盲目采用“一對一”模式進行分配。由于實習護生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學校,年齡、學歷、實習進度、業務水平等都存在差異參差,因此在集體帶教工作中可以根據各自實習內容的不同、根據層次、能力的差別,綜合考慮性格、個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帶教工作,讓實習護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接受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護生工作的主動性[4]。
護理帶教工作既神圣又偉大,它肩負著未來護理事業發展的光榮使命,為了不斷壯大我們的護理隊伍,為了使每位實習護生都成為技術過硬,醫德過硬的護理人員,我們所有臨床護理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不斷完善護理帶教模式,為實習護生創造最優秀的學習實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余幼芬,何雅芳.護生早期臨床帶教初探.實用護理雜志,2003,19(3)
[2] 蘇秋棉.在護理本科生實習中執行護理科研“導師制”帶教.護理研究,2003,5(17)
[3] 鐘月桂,陳妙霞.整體護理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17(6)
[4] 赫青凡,徐艷寧.影響護理帶教的因素分析與對策.護理研究.2006,20(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