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葉

【摘要】目的:探討電刺激膈神經逆轉機械通氣誘導膈肌功能不全的影響。方法:選擇50只成年健康SD大鼠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通過電腦將其隨機分成五組,每組10只,包括:空白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自主呼吸組(自主吸入空氣)、電刺激組(自主吸入空氣同時進行電刺激)、機械通氣組(給予機械通氣)以及協同組(給予機械通氣同時進行電刺激),處死后測量五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收縮最大速率。結果:電刺激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空白對照組的60.37%自主呼吸組、協同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空白對照組的39.89%,60.38%。機械通氣組為空白對照組19.87%。與機械通氣組相比較,協同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機械通氣組的303.99%,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電刺激組與協同組之間,離體膈肌收縮峰峰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電刺激膈神經部分抵消機械通氣對膈肌功能的損傷,對膈肌有保護作用。
【關鍵詞】膈肌功能不全;機械通氣;電刺激膈神經
【中圖分類號】R4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230-02
大量研究表明,機械通氣在挽救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的同時會帶來一系列的并發癥,極易引發肺相關性肺損傷以及機械通氣誘導的膈肌功能不全,嚴重影響患者預后[1]。所以,需要選擇有效地預防機械通氣過程中膈肌肌纖維類型轉變的發生的方式,本文主要探討電刺激膈神經逆轉機械通氣誘導膈肌功能不全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選擇50只成年健康SD大鼠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通過電腦將其隨機分成五組,每組10只,包括:空白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自主呼吸組(自主吸入空氣)、電刺激組(自主吸入空氣同時進行電刺激)、機械通氣組(給予機械通氣)以及協同組(給予機械通氣同時進行電刺激)。
1.2 方法 對大鼠采用腹腔內注射麻醉,麻醉后左側尾靜脈持續輸注戊巴比妥鈉以及生理鹽水,待麻醉滿意,大鼠安定后雙側分離頸動脈,同時監測血壓,于雙側膈神經附近(較粗的迷走神經附近)插入電極,監測血氣 甲狀軟骨下第二氣管環做倒T形切口,插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組與電刺激協同機械通氣進行機械通氣,設置潮氣量1ml/100g,自主呼吸組氣管插管與空氣相同。協同組進行電刺激,電刺激強度逐漸增加,觀察到肋下緣膈肌明顯收縮為最適刺激強度,刺激頻率80次/min,每小時刺激10min。通氣完成后處死大鼠,開腹取膈肌組織,一側膈肌組織測量離體膈肌收縮力,一側膈肌組織放入液氮速凍后-80℃保存。
1.3 評價標準
處死后,測量五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以及收縮最大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相關數據資料統計處理,即SPSS20.0軟件包,用n(%)表示百分比數據,卡方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2)表示,數據做正態性檢驗及方差齊性檢驗,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最小差異法, t檢驗比較數值,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離體膈肌收縮峰峰值比較
電刺激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空白對照組的60.37%自主呼吸組、協同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空白對照組的39.89%,60.38%。機械通氣組為空白對照組19.87%。與機械通氣組相比較,協同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機械通氣組的303.99%,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電刺激組與協同組之間,離體膈肌收縮峰峰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3 討論
目前我們對于保護膈肌功能不全的認識仍有所欠缺,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膈肌在收縮活動中只接受膈神經的電信號的影響,可能是因為這種主動性的收縮部分抵消了膈肌在控制性機械通氣過程中的狀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膈肌廢用性萎縮。本次研究表明,電刺激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空白對照組的60.37%自主呼吸組、協同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空白對照組的39.89%,60.38%。機械通氣組為空白對照組19.87%。與機械通氣組相比較,協同組大鼠離體膈肌收縮力峰峰值為機械通氣組的303.99%,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電刺激組與協同組之間,離體膈肌收縮峰峰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由于本研究通氣時間僅為18h,但臨床上大多數機械通氣的患者通氣時間遠大于18h,所以對于對于長時間使用機械通氣的保護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電刺激膈神經在機械通氣過程中能夠保護膈肌功能。
參考文獻:
[1] 劉剛, 李軍梅, 李香彭, et al. 機械通氣誘導膈肌功能不全的研究進展[J]. 浙江醫學, 2006, 28(7):736-737.
[2] 李香彭. 超低頻復合生理頻率電刺激對肺氣腫兔膈肌結構和功能影響的研究[D]. 第三軍醫大學, 2006.
[3] 宋貝貝. 控制性機械通氣對大鼠膈肌影響的實驗研究[D]. 河北醫科大學, 2008.
[4] 安廣浩, 陳淼, 詹文鋒, et al. 電刺激膈神經逆轉機械通氣誘導膈肌功能不全影響的研究[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8, 41(2):111.
[5] 張睢揚, 劉剛, 王東林, et al. 不同頻率電刺激膈神經導致膈肌肌漿網Ca~(2+)-ATPase和Ca~(2+)釋放-攝取動力學改變[J]. 生理學報, 2001, 53(3):2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