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摘 要:本文主要以探究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為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中存在的問題為主要依據,從注重金融改革,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保護作用、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潛力、民營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念從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促進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民營企業 “走出去” 金融支持
一、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中存在的問題
(一)海外開拓中存在地方風險
在海外,結合企業遇到的風險,可以總結出以下事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具有較高的政治風險;北美政治審查非常嚴格;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等地方,對文化差異非常注重;非洲、西亞、中亞,具有較高的市場風險;在全球范圍中,存在較高的群體性勞動糾紛和稅務爭議風險。最近幾年,在海外,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遭受到的財產損失與人身損失,要遠遠高于國有企業。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2016年,外交部受理的領保協助案件高達10萬件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公民個人和民營企業,從中可以看出在境外民營企業缺乏風險防范能力,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一帶一路”中,民營企業缺乏政治外交支持,和各個國家在進行交易時需要對當地的貿易慣例進行遵守,使其面臨的地區風險得到增加。
(二)缺乏技術,融資較為困難
在全國兩會中,雷軍曾積極倡導民營企業要主動參與到“一帶一路”中,并向我國政府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首先,創建“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平臺,為民營企業的出海保駕護航;其次,創建中國制造品牌大使,促使民營企業向著品牌國際化方向發展,提供給民營企業更加便利的平臺。現階段,在制造方面和頂尖設計方面,我國產業還存在一些不足。針對民營企業來講,研發資金的投入是非常困難的,由于民營企業的經營目標主要是獲得經濟效益,并且,在融資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困難,在公眾眼中,只有具有可靠且安全形象的企業,才有助于融資。但是該過程較為漫長,如果企業的行為稍有不慎,將會引起股票下跌。民營企業盡管在制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民營企業的資源相對較少,只有部分民營企業愿意在研發方面投入較多資金。究其原因,技術研發周期相對較長,無法短時間帶給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大部分企業都喜歡通過降低設備的投入來控制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二、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為
(一)注重金融改革,拓寬融資渠道
現階段,我國已經有很多民營企業都具備較高的對外投資積極性與拓展海外市場的能力,但是仍然存在融資困難和缺乏金融支持的問題。而想要保證項目落地,就需要對投資渠道和融資渠道進行拓展,進而提供給民營企業走出去良好的條件。首先,需要注重金融支持,促進民營企業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的融合。注重金融系統服務的改革,把使用國家外匯儲備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融合,創建“一帶一路”專門建設基金,實施金融走出去戰略,提供給民營企業走出去良好的融資支持。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雙邊本幣互換進行擴大,進而在大宗商品跨境中促進人民幣的使用。并且,還需要注重創建亞洲投資體系、信貸體系,促進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信貸支撐,并且給予民營企業政策性融資支持。此外,亞投行和亞開行可以對信貸機制進行創新,進而使國有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得到解決。其次,需要對國民企業進行鼓勵,促使其創建聯合投資機構,例如浙民投、中民投等等。并且,允許和支持國有企業進行有關“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海外并購。此外,需要對國有企業進行鼓勵,促使其和具有經驗的海外民營企業進行聯合,一起對外投資。或者是民營企業可以利用在當地發行債劵的形式,在境外進行直接融資。最后,創建股權投資基金、中小企業海外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政府可以與各個金融機構進行聯合,對民間資本給予熱烈歡迎,進而使“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與重點項目的創建可以集合社會資金,進而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市場融資體系,使民間資本力量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保護作用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經驗不足,境內和境外市場存在隔離帶,在信息方面和文化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會給民營企業的海外投資帶來較大的風險。因此,政府需要及時給予民營企業相應的保護,使民營企業可以在透明、公正的環境中,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首先,需要加強建設政府保障機制。促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談判合作,并對高水平的投資保護協定進行簽訂。其次,創建海外投資相關法律。利用立法手段,程序化和規范化對外投資的主體和程序以及權責,并且通過法律的形式,對在海外投資準入中、問責中、行為方式方面民營企業的相關事宜進行明確規范,進而使國有企業可以有序地進行對外投資,對民營企業進行保護。最后,需要注重風險方案指導服務。提供給民營企業的境外投資和開展海外市場對應的服務保障,如相關咨詢、評估、就業、融資、稅收等等,指引境外企業對相應的機制和預警進行完善。
(三)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潛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民營企業需要在對自身潛力進行挖掘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優勢,把自身優勢轉變成為區域企業競爭能力,對區域性優勢資源進行深入整合,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創建符合自身發展的條件與契機。例如,華為企業,其每天在創新實力上都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每年會把銷售收入的百分之十拿來進行研發投入,并且還有百分之十用來技術研發。再如,中興企業,全球知識產權布局崖球專利大約為6萬件,在連續5年里在CPT專利申請上進軍全球三甲。在制造領域中,中興企業注重網絡基礎設施和終端設備,在歐洲終端設備市場中,中興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中興在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德國等國家也有所涉及。
(四)民營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念
在“一帶一路”中,沿線各個國家具有較為復雜的國情,宗教文化、自然地理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各個國家對華合作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由于受到歷史與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一些論調非常不利于我國國營企業的發展。實際上,“一帶一路”提倡的并不是唯我獨尊,而是和沿線各個國家共同發展,進而使世界經濟變得更加繁榮。因此,我國民營企業需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念,把自身的利益訴求和國家的提倡進行結合,注重合作,并把互補與協調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且,我國民營企業需要做好眼前,放遠眼光,不要把當代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當作是一種實現自身利益的代價。此外,需要把互聯互通作為前提,來做好產品,進而使我國技術標準得到推廣,獲得當地的認可。民營企業想要在當地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就需要做好產品,使我國企業商品與技術標準可以得到當地的認可,通過技術占據市場份額,通過市場促進中國標準的認同,使兩者可以做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總而言之,在“一帶一路”中,民營企業需要把握住契機,把自身的優勢和國家發展、需求進行融合。與此同時,我國政府應當提供給民營企業可靠的金融支持與財稅優惠政策,進而更加深入地保護和引導民營企業,使民營企業可以更好地走出去,促進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臣,陳廉.民營中小企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的困境與建議[J].經濟縱橫,2019(06):62—67.
[2]張虹.我國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投融資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