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鋮
摘 要:當前農民黨員角色存在弱化趨勢,導致部分農村地區黨群關系緊張和微腐敗產生。農民黨員角色弱化主要原因是組織建設滯后、精英外流和個人多元角色沖突,因此,要加大投入、強化培訓,加強組織建設,實施彈性策略消除角色沖突和進一步發揮退休黨員作用。
關鍵詞:農民黨員 角色弱化 認同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無論農村經濟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卻陷入停滯乃至渙散的困境,特別是作為基層黨組織組成因子——農民黨員,角色弱化現象突出,嚴重制約了黨員先鋒模范和服務群眾作用的發揮。
一、農民黨員角色弱化的表現
在農村實際工作中,部分農民黨員先鋒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淡薄,工作作風不實,致使部分農村地區黨群關系緊張,呈現出明顯的角色弱化現象。
(一)黨員主體意識淡薄
在工作和生活中,部分農民黨員空有黨員“身份”,卻不履行黨員義務: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缺乏清晰的認識,黨性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不強,缺乏黨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不積極參加黨組織生活;政治參與積極性低,很少參加村莊公共事務和政府活動;服務群眾意識缺乏,堅持“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二)黨群關系緊張
部分農民黨員干部“公仆”意識淡薄,大行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行為方式固化、粗暴,引起群眾反感;少數黨員干部借服務人民之機行貪腐之實,導致農村社會發展長期面臨諸多瓶頸和困境,特別是在一些城鄉結合部和土地征收地區,群體事件頻發、信訪數量激增、治安差、環境差、經濟差,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突出,激化了黨群矛盾。農村地區黨群關系緊張既是農民黨員角色弱化的表現,同時也是角色弱化的結果。
(三)基層腐敗現象凸顯
黨員是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要求廣大黨員必須模范地遵守黨紀國法。然而,近年來,農村基層地區黨員和領導干部的貪污腐敗案件頻發,并呈現增加趨勢。《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會的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共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23.5萬件,處理30.9萬人。部分基層黨員干部的貪腐行為,引發群眾強烈反應。
二、農民黨員角色弱化的成因分析
農民黨員角色弱化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黨組織建設滯后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層面,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投入有所降低,特別是在稅費改革后,農村基層黨組織難以獲得充沛的資金推動組織建設和發展。農村地區黨員大多數都是歲數較大的老黨員,其文化程度、個人素質能力都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并且農村地區實行自治,農民黨員“晉升”渠道斷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黨員的積極性。
(二)農村精英外流
改革開放后,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城市轉移,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地理推進城鎮化戰略,農村社會結構由“鄉土”向“離土”轉變,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農村人員在向城市流動的同時,大量農村精英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導致其在公共事務和村莊治理中的“存在感”日漸弱化。
(三)農民黨員多樣角色沖突
改革開放后,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經濟政治社會進入全面、高速發展時期,農民開始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始從事其他行業。例如,建筑業、批發零售業、服務業……隨著職業的多樣化,農民黨員的身份角色也開始多樣化:黨員、農民、工人、商人……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部分農民黨員價值觀念發生轉變,經濟收入成為追求目標,多樣角色主次發生變化乃至產生沖突。
三、農民黨員角色的調適與認同
黨員角色認同,即“黨員在思想上、行動上與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隊戰士這種身份和行為準則保持一致”,踐行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決農民黨員角色弱化問題,關鍵在于提升農民黨員的角色認同。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是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地區是經濟發展落后地區,資金來源渠道少,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黨組織存在經費短缺現象,上級黨組織應當加大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資金投入,改善經費短缺困境,保障黨組織日常活動正常開展。二是加強教育培訓。要合理運用基層黨校資源,加大“紅色黨課”下鄉力度,給農民黨員以“精神洗禮”。上級黨組織要積極推動農業、經濟、電商、信息等各類權威“技術人才”下基層,按照基層黨員需求進行“訂單式”培養,提升農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同時,對不同年齡、不同特長的農民黨員,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潛力。例如,40歲以下農民黨員要側重黨性修養教育,提升致富技術和能力;40歲至60歲農民黨員可側重黨務、村務日常管理教育培訓,提升治理能力;60歲以上黨員可側重要家風、鄉風、黨風知識和相關政策培訓,加強農村家庭教育和傳統美德建設。
(二)彈性策略消除多元角色沖突
農民黨員角色沖突主要來自生產活動與履行黨員義務產生沖突,可實行“彈性策略”消除兩種角色間的沖突。農民黨員在保證履行黨員角色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安排工作時間,以盡可能減少因黨員角色與農民角色而導致的黨務工作與生產活動在同一時間的沖突。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確定工作目標和工作過程框架的前提下,由農民黨員自行安排和實施具體工作,以此靈活規避農民角色活動對于黨員角色工作的干擾和制約。
(三)發揮退休黨員干部的積極作用
退休黨員干部,大多學識淵博,熱心公益,通人情世故,他們即使處于“退居二線”,也有顆“閑不下來的心”,應當是引流回村的重點考察對象。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創造條件,鼓勵、動員城市中的退休黨員干部、教師、職工等在退休后回歸農村地區,繼續發揮“余熱”。事實上,湖北房縣等多地已經在開展“退休黨員干部回鄉發揮余熱”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受到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