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波
摘 要: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是降低水體水質,影響對蝦養殖質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給予經驗歸納與總結,就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成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以改善水質,控制水體富營養化為目的,提出幾點防控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對蝦養殖 水體富營養化 養殖池塘
對蝦(Penaeus orientalis)又被稱之為“中國對蝦”“東方對蝦”,富含鎂、鈣等元素,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深受廣大受眾喜愛。隨著對蝦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日漸顯著,成為惡化水質、損害養殖效益、增加養殖成本、水處理成本的核心要素。對此,有必要加強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研究,保證防控措施落實的科學、準確與有效。
一、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成因分析
水體富營養化是水體污染的一種表現。主要是指水體在受各種因素影響下(以人類活動為主)導致生物所需氮、磷等營養物質過量,從而使水體中浮游生物、藻類生物迅速繁殖,水體透明度逐漸下降,水質惡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生態系統逐漸失去平衡的現象。因此,水體富氧化對水環境、水資源、水生生物以及生態系統穩定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池塘養殖是較為常見的模式,水體屬于封閉、半封閉水體。其富營養化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外界污廢水滲入池塘。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田肥水等水體中蘊含豐富的氮元素、磷元素,當其控制不當,流入對蝦養殖池塘中后,當嚴重破壞池塘水體氮、磷比例,使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影響對蝦健康、穩定生長。
(2)養殖環境管理不到位。在對蝦養殖過程中,養殖環境管理不到位是增加水體富營養化可能的關鍵因素。例如,養殖池塘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池塘底泥中會聚集大量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多為有機物,經厭氧分解后將增加池塘水體磷、氮元素,產生有害氣體,從而導致水體惡化,使對蝦大量死亡。
(3)對蝦養殖方法不科學。要想提高池塘對蝦養殖效益,保證對蝦健康、穩定生長。在養殖過程中便需要保證池塘水體各類生物、各種營養物質運轉的穩定與平衡。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對蝦養殖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對蝦養殖方法不科學或不合理時,容易使過量外源營養物質進入水體,破壞池塘養殖系統平衡。例如,對蝦養殖過程中需要投喂一定飼料,以提高對蝦產量,但當投喂飼料過量時,剩余飼料將使水體營養物質循環失去平衡,從而出現水體富營養化問題。
二、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防治措施分析
針對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形成原因,建議在養殖過程中采用如下措施進行有效防控。
(一)加強外源防控力度,規避污廢水滲入影響
消除外源性營養物質在對蝦養殖池塘中的輸入,是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防治的客觀要求。在此過程中:(1)科學選擇對蝦養殖池塘位置,保證池塘原理城市污水、工業廢水排放地,降低城市污水、工業廢水滲入池塘水體的可能性;(2)正確選擇納水渠道,從根于處保證池塘水質量,避免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田水納入對蝦養殖池塘中;(3)加強水體檢驗力度,對對蝦養殖池塘水體水質情況具有全面、準確掌握,從而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水體營養物質科學調控。
(二)加強養殖池塘環境管理,做好池塘清理工作
針對池塘底泥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需要養殖企業提高對養殖池塘環境管理的重視程度。能夠定期(對蝦出售后)清理養殖池塘。在此過程中,需對池塘底部淤泥沉積情況具有全面了解,并制定池塘清理規劃,確定清理地點、挖掘數量、清理工藝。例如,采用曝氣充氧法,控制池塘底泥磷元素的釋放;利用生石灰熱噴法,改善池塘環境。
(三)創新對蝦養殖技術,提高池塘養殖科學水平
養殖技術應用的科學與合理,不僅是提高對蝦養殖效益的關鍵所在,也是改善池塘養殖環境,防治池塘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手段。對此,養殖企業應加強養殖技術研究,不斷提高池塘養殖模式科學水平。例如,依托先進科學技術,根據池塘實際情況科學配置增氧機,提高對蝦養殖池塘水體溶氧能力;定期換水,科學控制換水量與換水次數,通常情況下新水高度應控制在10cm以內;實時監測池塘水溫,根據水溫變化、池塘水體有機物變化,通過適當添加微生物制劑、控制對蝦放養量、化學藥劑清理等方法的科學選用,進行水體富營養化防治,為對蝦營造良好養殖環境。
三、結論
總而言之,水體富營養化是惡化水質、增加水體有害物質、導致水生生物大規模死亡、影響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對蝦池塘養殖過程中,生活污水、廢水泄露,養殖飼料過量使用,池塘清理不到位等是導致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形成的核心要素。對此,為有效防治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與危害,需從外源控制、內源消除入手,落實有效措施,以促進對蝦養殖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活.對蝦養殖新模式與尾水無害化處理技術[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01):34—36.
[2]李志斐,李家磊,王金林,等.混養鯪對凡納濱對蝦養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8,47(01):1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