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翔 濱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2018年2月4 日,國務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要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必須打造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應用型“三農”工作隊伍。工商管理專業作為應用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其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針對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通過構建真實的虛擬經營環境來建設實踐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技能,打造符合鄉村發展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為明確企事業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要求,選取了山東省得利斯等50余家鄉鎮企業,濱州學院、濰坊科技學院等8所地方本科高校4屆工商管理專業300名學生教師為調研對象,發放電子調查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份,以此為基礎,對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問題進行研究。
為明確鄉鎮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要求,從招聘意愿、實習時間、能力要求、優劣勢等方面進行調研,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鄉鎮企業對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力要求(有效樣本個數50)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60%鄉鎮企業中愿意接受工商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但大多要求學生能在3個月之內適應具體工作,半數鄉鎮企業希望招聘有工作經驗人員;最注重的是實務操作能力;認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適應基層鄉鎮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應該加強業務操作能力,這說明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尤其是實踐教學培養中仍存在問題。
地方高校教學質量如何,畢業學生也具有發言權,為此,從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調研,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認為影響教學質量因素(有效樣本個數250)
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影響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較多的畢業生認為“就業與學習成績關系不大,同學沒有目標,缺乏學習動力”和“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目標不切實際”是兩個最主要因素,此外,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目標“培養高層次的工商管理人才”與就業現實差距過大,也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產生了較大沖擊;處于就業壓力和工作需要,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希望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技術與方法更有用,多進行實踐教學,培養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
盡管近幾年在對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比重在逐漸提高,以濱州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我們分別在基礎會計、市場營銷等課程中增加了實踐課的環節,同時,還開設了ERP沙盤模擬實驗、excel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等一系列實驗課程。但是往往實驗課成為了理論課的補充,甚至成為了理論課的答疑課、習題課。教學過程當中更多的側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理論方面,對于實踐教學的投入還遠遠不夠。實驗室的建設還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
學校與企業合作建設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基地,可以方便同學們更加直接的體驗、參與公司的企業管理工作,加強對企業管理理論和實務的理解,方便在以后的工作更快的融入企業管理的工作中。但是,由于企業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很少有企業愿意跟高校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即使有機會進入合作企業學生的參與度依然不高。合作企業的規模過小同樣也會限制學生實踐課程的效果,大部分同意與企業合作的公司規模較小,業務處理簡單,學生實踐效果有限,與以后就業崗位的復雜程度存在較大差距。同時,這幾年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擴招也為安排實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應該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得具備較強的管理實踐經驗。當前我國工商管理的教師結構基本上博士、碩士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校當老師,本身沒有實踐能力。工作以后,也主要從事企業管理的教學和研究,由于現在的職稱評審體系主要參照指標是研究成果,導致大部分教師不重視實踐能力。部分高校推出了青年教師頂崗鍛煉解決方案,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的參與到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致使頂崗鍛煉的效果大打折扣。
鄉村振興背景下,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從鄉鎮企業的對人才的需求出發,確定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優化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針對當前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當前所處的鄉村振興的經濟環境,特別是考慮就業等因素構建一套工商管理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鄉鎮企業需求和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實踐課程在工商管理專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應該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提高工商管理實踐教學課時數量,其比例應該占到整個教學總時數的30%左右;同時,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動手操作練習,應該結合理論一同開展達到知識點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工商管理實驗室建設是實踐教學體系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實驗室模擬環境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當前工商管理實驗室基本以ERP實驗室為主,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應該考慮開設經營決策模擬實驗系統、融資決策模擬試驗系統等模塊,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
在鄉鎮企業建立信息化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落實青年教師的頂崗鍛煉制度的實施,頂崗鍛煉的單位應該以企業為主。定崗單位的選擇可以是學校產學研的合作單位,也可以通過青年教師自己聯系,但是對企業的規模、行業、區域位置等設定條件。真正的讓頂崗鍛煉的教師參與到公司的管理業務中,既幫助企業解決了問題,同時又使自己得到了鍛煉,使得青年教師具備了講授實踐課程的能力;第二,實習生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由于,近幾年工商管理專業擴招嚴重,學生數量增長過快,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實習崗位又比較特殊。造成了實習崗位的供給與學生數量的迅速擴張形成了絕大差距。因此,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合作,開拓實訓企業的數量;另一方面,系院通過建設管理咨詢公司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難題,同時作為案例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初解決方案,使得同學得到全方位的專業鍛煉。學校主動出擊聯合企業校企辦學,學校為鄉鎮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鄉鎮企業成為學校的實習基地,教師、學生進企業,企業工作人員走進課堂。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該以滿足社會、鄉鎮企業需求為主要目標,具體修訂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理論課是綜合素質的基礎,專業實踐課程是綜合素質的保證。在課程設置方面增加會計的模擬實習、營銷的模擬實習、全面預算編制和控制的實習、ERP沙盤模擬實驗等。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結合濱州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設計實踐課程體系如表3所示:

表3 :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認為影響教學質量因素
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逐漸受的國家和社會的接受,實踐教學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當前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在實踐教學的情境中鍛煉能力,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