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濤
【摘 要】目的:探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采取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取傳統的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均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手術。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天數等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更優(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為1.67%,較對照組的13.57%顯著更低(P<0.05)。結論: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優于傳統開腹術式,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可優化患者圍術期指標,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率,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開腹手術;腹腔鏡;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tomy or laparoscopic surgery on patients with acute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appendectomy,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Results: the indexes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time away from bed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7%,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can optimize th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of patients,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Open surgery; Laparoscope; Th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6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01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屬于臨床中比較多見的一類急性闌尾炎疾病,由于闌尾所處的結腸回盲區域管腔相對較細,發生堵塞后非常容易引起炎癥反應。并且由于闌尾周邊的炎性反應也將引發病毒入侵,出現急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疾病雖為臨床常見病,然而若患者發病后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急性闌尾炎將進一步轉化成為化膿性闌尾炎。此類患者將出現劇烈的疼痛,將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情況嚴重時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對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常規的手術方案多采取開腹手術,近年來隨著臨床中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得以廣泛應用,在闌尾炎患者治療中也取得滿意效果[1]。本次研究將對比分析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采取看傳統開腹術式或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診治的闌尾炎患者56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樣本,依據患者手術方式差異進行分組,并依次分別納入觀察組(腹腔鏡組)、對照組(開腹手術組)。觀察組資料:共計420例,男性211例,女性209例;年齡范圍14~86歲,平均(40.3±0.6)歲;發病~就診時間0.5~8小時,平均(3.2±0.3)小時;體重39.2~80.3kg,平均(52.3±0.4)kg。對照組:共計140例,男性72例,女性68例;年齡范圍13~85歲,平均(41.1±0.3)歲;發病~就診時間0.4~9小時,平均(3.1±0.4)小時;體重39.4~80.6kg,平均(51.8±0.6)kg。兩組觀察對象在一般線性資料對比中均衡度高,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采取傳統的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手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后保持平臥位。行一麥氏切口,長度約為4~6cm。進入腹腔后探尋闌尾,對闌尾系膜實施充分游離,并對闌尾動脈進行結扎。在距離患者闌尾根部大約0.5位置處行闌尾切斷,并以碘伏對闌尾殘端進行消毒,確定患者手術視野未發生出血情況后,可采取逐層閉腹并結束手術;觀察組患者均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手術,操作方式如下:患者采取氣管插管后麻醉,并保持腳部高而頭部低的體位在臍部上側約1cm位置處作一弧形切口,長度約為1cm,插入氣腹針后置入10mm的Trocar并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氣腹壓力為10~14mmHg。在患者的臍部與恥骨結節中間位置處置入5mm穿刺孔,在患者左側鎖骨中線與臍水平交點處做一小孔,置入0mmTrocar。于腹腔鏡輔助下探察患者闌尾狀態以及位置,并對闌尾周邊的組織關系進行探查,采取電凝法對闌尾系膜進行分離,同時對闌尾動脈進行切斷,對其闌尾根部予以可吸收夾夾閉,在距闌尾根部約0.5cm處離斷闌尾,完畢后經由手術操作孔取出切除闌尾,腹腔鏡輔助下再次對手術視野進行檢查,無異常情況下方可排出二氧化碳氣體,同時退出腹腔鏡等操作器械,完成手術。
1.3 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的一般手術指標,包括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手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2)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后的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17.0處理,均數±標準差用()表示,實施t檢驗,采用率用%表示,實施卡方檢驗,將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指標比照
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均較短,且組間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天數等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更優,并且兩組對比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比照
觀察組420例患者手術后出現的腹腔膿腫者4例,切口感染者3例,未出現腸腔粘連、闌尾殘端漏以及其他術后并發癥情況,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為1.67%;對照組140例患者手術后出現的腹腔膿腫者6例,切口感染者7例,腸腔粘連者4例,闌尾殘端漏者2例,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為13.57%;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較對照組顯著更低,且兩組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化膿性闌尾炎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類闌尾炎疾病,也被稱為蜂窩組織性闌尾炎,該疾病可能累及患者闌尾全程,特別是闌尾腫脹情況更為明顯。由于患病后患者外層漿膜存在高度充血癥狀,存在較多的纖維素以及膿性滲出物,其周邊常伴隨少量的膿性滲出液體。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多是由于單純性闌尾炎未得到及時診治發展而來,患者的闌尾同周邊組織存在黏連情況,同時被包裹于大網膜內部,其闌尾各個層間組織均存在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并且伴隨炎性,水腫物和纖維素等大量滲出,部分患者還存在小膿腫形成以及闌尾腔內積膿現象[2]。化膿性闌尾炎多數為感染鏈球菌、厭氧菌以及結腸桿菌等細菌所引發,患者臨床癥狀集中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便秘、全身乏力以及發熱等。除此之外,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病因機制還與患者梗阻、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等密切相關。患者出現的便秘和腹瀉等一系列胃腸道功能障礙,也可能引發內臟神經反射,進而引起肌肉痙攣和闌尾血管痙攣等,當超過正常強度后容易引起闌尾粘膜嚴重受損、細菌入侵、血管障礙以及管腔狹窄等最終引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
臨床中對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通常采取常規的開腹闌尾切除手術治療,然而開腹手術雖然可適用在各類闌尾炎疾病患者治療中,也是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相對成熟且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然而開腹手術術中操作過程中對于患者形成的創傷相對較大,患者手術后恢復時間相對較長,手術后容易出現各類并發癥,且手術后的疼痛情況較為嚴重,以上因素均會對患者手術治療效果以及術后康復和預后等產生不利影響[4]。因此近年來臨床中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數量不斷減少,本次研究中560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僅有140例患者為開腹手術治療者,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隨著臨床中微創手術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特別是腹腔鏡技術的應用,使得在闌尾炎患者治療中得以廣泛應用,并且取得滿意效果,尤其是將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應用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疾病患者治療中能夠取得更優的治療效果。該手術方案較傳統的開腹手術明顯更優,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能夠充分發揮腹腔鏡技術的優勢,具有微創手術的特點,在腹腔鏡輔助下,可對患者闌尾周邊具體情況進行明確探查[5]。同時術中做三個小切口既能夠確保手術操作過程觀察視野的觀察需求,同時在手術操作期間對于患者機體形成的損傷較低,有助于降低術中出血量,對于降低患者術后各類并發癥發生風險以及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盡快恢復等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而對照組患者采取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手術用時方面雖然與對照組并無顯著差異,然而觀察組患者的手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天數等相關圍手術期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更優。同時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率為1.67%,較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率的13.57%明顯更低。這表明在急性化膿性瀾尾炎患者治療中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效果優于傳統開腹手術,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快速恢復,這對于促進患者術后身體機能恢復以及提升手術治療效果等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除此以外,通過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對于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減輕患者治療負擔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優于傳統開腹術式,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可優化患者圍術期指標,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率,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該術式值得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李亞琦.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手術治療分析[J].智慧健康,2018,4(16):22-24.
雷鳴.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1):88+92.
胡艷翔,何鵬,路鑫.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0):144.
李靜.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6):79.
夏尚紅.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