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斌 王宏武
【摘 要】目的:探討多西他賽、表柔比星、環磷酰胺(TEC)方案術前新輔助化療治療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間收入的24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資料,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至少3周期TEC方案新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后觀察患者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全部24例患者均完成至少3周期新輔助化療,其中臨床完全緩解(cCR)5例,病理學完全緩解(pCR)2例,部分緩解(PR)15例,穩定(SD)1例,進展(PD)1例。不良反應主要為:脫發、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經對癥支持處理可緩解。結論: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應用TEC方案新輔助化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主要不良反應經對癥支持處理可緩解。
【關鍵詞】三陰性乳腺癌;TEC方案新輔助化療
【中圖分類號】R73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01
乳腺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8統計數據表明,乳腺癌在女性中是發病率第一的癌癥類型。2011年St.Gallen專家共識首次將乳腺癌分為不同的亞型,至此乳腺癌治療進入分子分型時代。在眾多分型中,三陰性乳腺癌因為復發率高、轉移率高、預后差而備受關注,成為乳腺癌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三陰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達均為陰性的乳腺癌。因其對內分泌治療、抗HER2治療反應差,故化療、手術等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收集我院既往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資料,回顧分析TEC方案行術前新輔助化療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間收治的24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資料,年齡介于27-63歲之間,中位年齡41.8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均具有正常認知功能,經超聲引導穿刺后行病理學檢測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診斷為三陰性乳腺癌,其他輔助檢查確認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可耐受化療,排除肺、骨、肝、腦等遠處轉移及手術禁忌癥。
1.2 方法 新輔助化療前后查血常規、肝腎功等評估患者一般情況。相關影像檢查對比評估病灶變化情況?;颊呋熐敖o予地塞米松治療以預防過敏反應。TEC方案具體用藥劑量:多西他賽(DTX)75mg/m,表柔比星(E-ADM)75mg/m,環磷酰胺(CTX)500mg/m。給藥途徑為中心靜脈置管?;熯^程中給予補液、止吐、保肝護胃等對癥支持治療。給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G-CSF)抗骨髓抑制。每21天為一個周期。
1.3 評價標準 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1.1):臨床完全緩解(cCR)、病理學完全緩解(p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進行評價。不良反應參照WHO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分度標準評價。
2 結果
23例患者均完成4周期新輔助化療;1例患者在擬行第4次新輔助化療前評估病變進展轉而手術治療。其中臨床完全緩解(cCR)5例(20.83%),病理學完全緩解(pCR)2例(8.33%),部分緩解(PR)15例(62.5%),穩定(SD)1例(4.17%),進展(PD)1例(4.17%)。而cCR+pCR+PR約為91.17%。本組患者不良反應主要為:脫發、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其中脫發為16例(66.67%)。
骨髓抑制表現為粒細胞減少,為I-II度,共7例(29.17%),經對癥支持處理不影響化療進行。胃腸道反應為惡心、嘔吐,I-III度,共6例(25%),經處理可緩解。
3 討論
三陰性乳腺癌作為乳腺癌中的一個特殊類型,雖然占比不高,但因其復發率高、轉移率高、預后差而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國內外的研究已表明術前新輔助化療對三陰性乳腺癌有明確療效(5),其中以蒽環類聯合紫杉類作為標準基礎化療藥物已達成共識。本組病例中cCR+pCR+PR約為91.17%亦驗證該化療方案的有效性。在臨床觀察中我們發現該方案治療有效的患者中,療效高峰多在2-3周期之后,其后趨于平緩。本組病例新輔助化療后病情穩定及進展的患者各1例,考慮可能為TNBC不同亞型的治療反應不同(1);同時該2例患者因條件所限并未行BRCA1/2、HRD突變等檢測,故未選擇含鉑類方案化療(2)。本組病例中臨床完全緩解及病理完全緩解的均為Ki-67高表達者,且療效反應出現亦較Ki-67低反應者快,近似張莉(3)等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Ki-67表達與病理完全反應相關性的Mate分析結果。在不良反應方面,本組病例主要為脫發、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均對癥支持治療后可緩解,不影響化療進行,同其他文獻報告基本一致(4)。
總之,對于三陰性乳腺癌的術前新輔助化療,TEC方案顯示出了明顯的有效率,同時其不良反應亦有良好的耐受性,不影響化療進行。但對于該方案不敏感的三陰性乳腺癌來說仍需不斷完善探索其他化療方案及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張繼博,史業輝,賈勇圣,佟仲生.三陰性乳腺癌治療進展[J].腫瘤 TUMOR 2017.Vol.37,July :788-794.
陳俊青,陳占紅,王曉稼.2018年美國ASCO會議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雜志2018.Vol.33 No.6:510-514.
張莉,龍行華.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Ki-67表達與病理完全反應相關性的Mate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Vol 11.No.19 2651-2653.
林智蔚,蘇靜.三陰性乳腺癌應用TAC方案術前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6,Vol29 No.2:154-156.
管小青,顧書成,鄭向欣,吳驥等.三陰性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附31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Vlo23 No11 1527-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