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桂蘭


【摘 要】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醫療護理模式逐漸優化起來,傳統護理服務無法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呈現出一定滯后性。為了確保患者的自身權益,應將新型護理干預手段運用其中,確保普外科腹腔鏡手術的有效實施,為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關鍵詞】普外科腹腔鏡手術;舒適護理;運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為了提高護理干預質量,“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再難滿足患者需求,舒適護理擺脫了傳統護理的局限性,本著一切為患者的理念,通過有效措施來維持患者的最佳狀態,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樣本為2015年9月~2017年9月間96例行手術治療的普外科患者為對象,將所有患者按護理模式劃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48例患者中有28例男性,20例女性,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中男性為30例,女性為18例,行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干預效果。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每當患者入院后對其開展術前指導,術后訓練。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
(一)心理護理。為了提高普外科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充分緩。在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對手術治療步驟及事項一一講述,當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談話,幫助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緩解患者疼痛感。
(二)對基礎護理改進。與此同時醫院還應對護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加以強化,幫助其掌握更多文明用語,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全面提高。在手術治療中如若患者呈現出不良表現,應采用合適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并與麻醉師進行交流,使患者痛苦得以緩解。
(三)改進護理模式。為了提高臨床護理干預效果,醫院應以輪班次數少為主要原則,加強對患者病情的了解,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制定護理方案,提高護理針對性。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病房環境的干預,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
(四)并發癥護理。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并發癥護理干預,提高患者恢復效果。為了避免壓瘡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體位進行指導,并將極易受損的部位利用軟布包住,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五)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要及時的清理手術室并做好交接工作,同時定期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根據患者每天的病情變化情況對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協助患者早日康復,如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發現患者有任何不適,及時通知醫生,避免患者病情加重或者引起其他并發癥。在手術治療后1~2d后護理人員應做好術后隨訪工作,檢查患者書否存在切口感染現象,提高護理干預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有效性、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Kolcaba量表評分進行比較。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2.3 對兩組Kolcaba量表評分比較
2.4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3 討論
現階段,在普外科手術中腹腔鏡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并呈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為患者帶去了福音。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加強護理干預輔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護理人員應積極轉變傳統護理模式,堅持一切為患者為主,通過生理、心理方面的干預來提高干預效果。與此同時醫院還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定期開展培訓工作來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幫助護理人員掌握更多護理技能,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若有必要可設置明顯的安全標志,使護理風險發生率充分降低,通過這一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本次研究分別比較了常規護理與舒適護理干預效果,研究顯示,對照組中顯效患者20例,占比41.67%、有效患者14例,占比29.17%、無效患者14例,占比29.17%,護理有效率為70.83%;觀察組中顯效患者30例,占比62.50%、有效患者16例,占比33.33%、無效患者2例,占比4.17%,護理有效率為95.83%,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中采用舒適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提高患者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李佳.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3):246-247.
李軍芳.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319-320.
張靜.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06):75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