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紅
摘 要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市民生活的新聞,廣義上說屬于社會新聞,內容上主要關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是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是公眾了解社會發展、解讀黨政方針、反映百姓民聲的主要渠道之一。
關鍵詞 民生新聞;采訪技巧;現場采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3-0082-02
1 新聞采訪從選題開始
1.1 新聞選題的接近性
必須要保證民生新聞本身的接近性,其主要就是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而能夠滿足民眾各方面的需求和接近性,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民生新聞的價值,最終受到人們的認可。
1.2 新聞選題的平民化
民生新聞所報道的內容必須要更加接地氣,能夠符合民眾的切身需求,必須要真正的站在民眾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思考,才能夠真正的得到最為接近和真實的新聞素材,得到人們的認可。
1.3 選題角度的多方位
當民生新聞記者接觸到一個新聞選題時,看到的不僅僅是這個新聞本身就是內容,更應該展開思路,全方位設計新聞選題的多樣性,例如一起突發交通事故,可以在報道事故本身的同事,了解引發事故的原因,是違反交規還是疏忽大意,是偶然發生還是道路狀況特殊引發的常態事故;同時深入了解有沒有新聞背后的故事,比如及時施救、好人好事,在報道事故的同時,發現正能量的故事,讓新聞有血有肉,充盈鮮活。通過新聞報道揭示一個社會現象或者給出一個啟迪,能給繁忙受眾以輕松一笑、或是讓人冷靜思考,從中得出經驗給社會大眾以啟迪,以此來更好的服務社會大眾。
2 民生新聞采訪方法和技巧
2.1 采訪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由于民生新聞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采訪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1)真正深入和了解新聞事件。在進行采訪之前必須要對新聞事件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夠保證采訪過程中做好全局的控制工作,對于各種問題能夠實現靈活應對。
2)要明確采訪對象。結合采訪對象的基本認知,通過不同的交流方式進行采訪,最終才能夠獲取最優的新聞素材。
3)做好采訪提綱。提綱作為整個采訪工作的指導,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必須要做好相應問題的準備工作。
2.2 尋找平民視角,建立平等交流
1)從百姓視角出發,平等與真誠的進行交流。民生新聞進行報道的時候要真正的從百姓角度進行思考,從民眾視角對新聞素材進行判斷和辨別,保證新聞能夠關注民眾的切身生活,在語境表述中要體現出民眾的意識。在進行交流的時候要尊重對方,保證禮貌、平等的交流環節,從而保證民眾感受到記者的真誠可信,最終實現最優的交流溝通效果。民生新聞記者要保證自身具有足夠的親切感,不僅能夠展示出自身的魅力,還能有效的消除被采訪者的緊張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保證采訪順利進行,得到更多的新聞信息和真心話,提高采訪效率。
2)捕捉關鍵信息,與采訪對象深入交流。民生新聞進行采訪的時候,記者作為主導者,必須要體現出記者采訪的技巧。新聞采訪往往具有時間限制,所以必須要保證圍繞采訪主題,發現、延伸、追尋新聞事實,避免出現跑題、偏題現象。在進行具體問題提問的時候必須要具有針對性,避免出現空洞抽象的問題,記者必須要保證思路的敏捷,積極的發現談話中的關鍵信息,用過采訪對象無意中透露的信息和語氣語調,發現新聞細節、發現新聞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及時做好反應,從而保證提問的深入交流,得到更多更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3)抓住民生熱點,升華整個新聞的主題。人們對于民生新聞的主要關注點就是對各個政策的解讀,比如新農合、比如醫保區域報銷、比如放開二胎之后的關注點等諸多與人們群眾息息相關的政策、信息,必須要抓住黨政方針與人民群眾最密切的結合點,發現民聲熱點,解讀政策,反映民聲,才能夠真正的提高民生新聞的質量和水平,展示民生新聞的深度和力度。
3 采訪時不卑不亢,靈活應對
3.1 因人因事而異,方式靈活多變
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必須要結合當事人的性格以及素養等方面的因素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和語言進行采訪,比較常見的方式包括引導以及開門見山等。對于性格比較直爽的人來講可以開門見山進行采訪,對于性格內斂的人,可以先嘗試聊一些采訪對象感興趣的話題,通過不同的采訪方式和技巧能夠得到最佳的效果。在進行采訪的時候,靈活把握松緊適度、軟硬兼施,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存在比較特殊的情況,比如時間緊迫等現象的時候可以選擇倒金字塔式的提問方法,直接得到想要的答案和關鍵的信息,從根本上提高采訪的效率。
3.2 特殊的采訪對象,要用特殊的采訪方式
對于比較特殊的采訪對象應該選擇特殊的采訪方式,比如批評報道中往往會選擇各種方法推卸責任和掩蓋事實,在進行特殊采訪的時候必須要進行適度的刺激和比較隱性的采訪等進行提問。特殊的采訪方式相比于常規方式來講,雖然能夠順利的獲取信息,但是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必須要十分的小心,采訪對象如果存在過錯行為的時候,適度刺激必須要掌握好度,記者必須要時刻謹記尊重新聞事實以及嚴守職業道德,才能夠真正的得到人們的認可,保證民生新聞的價值和真實性。
3.3 提問方法因人而異
在選擇提問方法的時候必須要遵循因人而異的方式,比如對于沉默寡言的采訪對象,如果選擇了咄咄逼人的方式進行采訪,就會導致被采訪者更加沉默。如果面對比較狡猾的被采訪人,記者一味謹慎,很容易被帶偏,甚至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所以,記者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必須要結合被采訪人的性格以及文化水平等諸多方面的因素,為了能夠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必須要保證提問方式適用于被采訪人,面對具體問題必須要具體分析,要根據性格選擇有針對性的采訪方式,才能夠真正的走進被采訪人的內心世界,最終得到有價值的信息。
3.4 謹慎選擇合理場所,進行多元化提問
新聞發生的現場以及周圍的場所都可能成為采訪場所,但要視情況而定。問題性報道、事故類報道,需要在新聞發生的現場進行,現場感強,有利于采訪對象結合現場狀況進行描述,也有利于利用現場景象感染電視機前的觀眾。當然,如果是涉及被采訪對象安全、隱私,在選擇采訪地點的時候必須要保證采訪對象安全,使其心理放松,減少警惕心,便于采訪對象更好的講述新聞事實,適宜采訪地點也能夠保證獲取感情更豐富的新聞素材。
采訪中,提問必須要多元化,語言本身的種類十分的繁多,比如口頭語言,肢體語言以及面部語言等諸多,往往需要一個眼神就能夠起到引導的提示的作用。記者可以從采訪對象的各種語言中積極的尋找問題的答案,積極的運用這些其他語言,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問效果。例如:汶川大地震報道,面對重災后的幸存者,一個簡單的擁抱,安尉的動作,都可以保證采訪過程更加溫情,更加生動。央視記者張泉靈,在面對剛剛從災區走出來的幸存者時,細心叮囑注意安全,并目送對方離開,久久凝視,這些都不是采訪內容,但足以升華新聞主題。
4 采訪結束,民生新聞的采訪工作仍需延伸
1)報道了惠民政策的頒布落實,便要以此為開始,持續關注惠民政策惠及哪里,落到何處。老百姓的實實在在享受到了那些惠民政策。讓政策扎根、落實;報道了黑暗面,比如污染企業非法排放、工程質量問題、政策落實遭遇吃拿卡要等問題,需要記者不斷采訪追蹤,讓民生新聞的監督作用在采訪中得到落實。
2)民生新聞的圓滿句號——追蹤結果。民生新聞主要就是百姓新聞,不僅需要了解新聞的表面,更重視對整個事件發生后所帶來的結果,大部分民生新聞記者往往重視發現問題,忽視了解決問題,問題在進行報道之后必須要具有相應的結果,才能夠真正的讓民眾受益,并且得到認可和更多的關注。所以,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必須要重視追蹤結果,將其作為民生新聞的重要環節,才能夠真正的得到民眾的認可,并且提高自身的關注度。
民生新聞的根本就是百姓身邊的新聞報道,其來源于百姓,更服務百姓,記者在進行民生新聞采訪的時候必須要積極的選擇適合的方法和技巧進行采訪,才能夠更好的獲取新聞信息,提高民生新聞的價值,得到廣大百姓的認可。新聞采訪本身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記者必須要善于從百姓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才能夠得到百姓的真心認可,實現最好的溝通作用。采訪提問技巧也是一門哲學,必須要做好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采訪的效率和效果,最終提高民生新聞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溫秀娟.民生新聞采訪的方略和技巧[J].新聞傳播,2009(1):26.
[2]劉穎.電視民生新聞的采訪技巧[J].新聞前哨,2012(3):89.
[3]袁金艷.地方臺民生新聞的采訪技巧[J].青年記者,2011(7Z):114.
[4]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采訪技巧[J].新聞窗,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