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濤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防預措施。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128例臨床生化檢驗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每組各64例的組內人數將其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分組方法為數字表法。生化檢驗中,對參照組進行常規處理,對研究組進行溶血處理,比較兩組的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結果:參照組患者的TP(總蛋白)、CK(肌酸激酶)、AST(天冬氨酸基本轉移酶)、ALT(丙氨酸轉氨酶)、ALB(白蛋白)均低于研究組,TBIL(總膽紅素)水平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溶血現象對生化檢查中的CK、TP、ALB、AST、ALT水平影響較大,需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關鍵詞】溶血現象;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44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人體內的紅細胞破裂,會導致血紅蛋白由細胞內逸出,從而引發溶血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過酸或過堿、溫度驟降、強力的機械震蕩等,同時,膽堿鹽、酒精、皂堿和乙醚也會誘發溶血現象??偟膩碚f,可分為內在影響因素和外在影響因素,前者包括藥物反應、疾病影響和手術反應等,后者包括采血過程不合理、操作人員技術不規范等[1]。溶血現象若發生在生化檢驗過程中,就極有可能導致結果出現偏差,不利于患者的病情診斷,有可能延誤疾病的治療?;诖耍P者的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128例臨床生化檢驗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64例。排除標準為:(1)患者伴有嚴重貧血癥狀;(2)血液病患者。參照組性別狀況為男31例、女33例,年齡區間為27-76歲,平均為54.9(s=4.2)歲;研究組性別狀況為男34例、女30例,年齡區間為28-78,平均為56.4(s=5.6)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P>0.05),可以用做對比實驗。
1.2 方法
1.2.1 給予參照組常規處理。參照組患者的生化檢驗設備為邁瑞BS2000生化分析儀,檢驗過程中需要準備配套試劑。清晨為患者進行靜脈抽血,確保患者為空腹狀態,抽取血量為3mL。準備真空采血管,將血液樣本置于其中。并做 “未溶血血清標本”標記。
1.2.2 給予研究組溶血處理。在參照組的基礎上,標記研究組的血液樣本為“溶血血清標本”,對其施以溶血后分離處理,以3000 rpm 的速度對試管中顛倒混合后的樣本進行15 min離心,待分離后,將血清取出備用。
1.3 觀察指標 測定兩組血清標本的CK、TP、ALB、AST、ALT、TBIL水平,每份血清的檢測次數為10,計算10次檢測的平均值。
1.4 統計學分析 兩組數據由SPSS20.0軟件分析、整理,描述定量資料用(),檢驗用t值;檢驗定數資料用,描述用百分比(%),當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成立。
2結果
參照組的CK、TP、ALB、AST、ALT水平低于研究組,TBIL水平高于研究組(P<0.05)。
3討論
受血清分離速度影響,生化檢驗中,血液的有效成分容易被破壞,尤其是紅細胞的破壞,會引發溶血現象[2]。生化檢驗是臨床診斷的重要參考數據,一旦受溶血影響,其準確性就難以保證,很可能導致檢驗失誤,從而影響對患者的治療。為了提高生化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溶血預防措施。抽血前,必須確保試劑等產品出自正規廠家;醫護人員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做好準備工作,進行無菌操作。抽血時,要使用真空采血器;為了防止紅細胞因過度震蕩而破裂,可適當使用抗凝劑;避免對采血困難者反復穿刺,以免血腫產生而導致溶血。抽血后,工作人員要遵守操作規范,拔除抽血管時要使之貼緊試管壁,以免血流過快出現泡沫;分離時要將離心速度控制好,發現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需要及時進行有效處理[3]。研究結果顯示,參照組的CK、TP、ALB、AST、ALT水平低于研究組,TBIL水平高于研究組(P<0.05)。提示臨床生化檢驗受溶血現象影響較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干預檢驗結果。
綜上所述,溶血現象會影響臨床生化檢查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因而需要對其進行預防和控制,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在不同環節提高警惕,規范化操作,及時關注并處理溶血現象。
參考文獻
趙亞軍, 郭云霞, 邢軍.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防預措施[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6, 3(4):62-63.
孫洪帥,.吳雪峰, 叢占杰.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及預防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8):35-36.
李培華,.方克南, 胡鵬.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與預防研究[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2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