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帥

【摘 要】目的:探討通過彩超診斷子宮內膜厚度在子宮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實驗選取的68名絕經后陰道出血均通過手術病理或子宮內膜診刮進行確診,在確診前均采用彩超進行檢測,通過對比不同子宮內膜疾病患者彩超檢測的子宮內膜厚度及子宮內膜血流指數,探討彩超在子宮內膜癌診斷中應用價值。結果: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均顯著高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結果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子宮內膜增生患者沒有檢測到子宮內膜血流信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子宮內膜血流指數顯著低于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結果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結論:通過彩超檢測子宮內膜厚度和血流指數判斷子宮內膜癌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彩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癌
【中圖分類號】R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絕經后陰道出血是子宮良性病變及子宮內膜癌等惡性病變的常見癥狀,一旦發生應及時進行檢查,避免發生子宮癌變,危及患者生命[1]。針對此類患者臨床上多采用診斷性刮宮方法診斷,但這種診斷方法對患者創傷較大,并且較為復雜,限制其有效應用。相關研究指出通過彩超對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進行探查,可以有效判斷子宮癌的發生。在此基礎上筆者探討通過彩超診斷子宮內膜厚度在子宮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實驗內容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診治的68名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進行實驗研究。患者年齡平均值為(59.2±2.3)歲,絕經平均時間為(8.2±1.3)年,所有患者均通過手術病理或子宮內膜診刮進行確診,其中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3名,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23名,子宮內膜癌患者17名,子宮內膜增生患者15名。
1.2 研究方法 本次實驗選取的68名絕經后陰道出血均通過手術病理或子宮內膜診刮進行確診,在確診前均采用彩超進行檢測,通過對比不同疾病患者彩超檢測的子宮內膜厚度及子宮內膜血流指數,探討彩超在子宮內膜癌診斷中應用價值。其中彩超診斷的具體方法如下:
本研究所使用的彩超診斷儀型號為PhilipsiU22,所采用的探頭頻率為4-5MHz。檢查前告知患者將膀胱進行排空,讓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使用避孕套將彩超檢測儀探頭進行包覆,并進行消毒和常規鋪巾,將處理后探頭緩慢伸入到患者陰道中,首先縱向對子宮進行探查,仔細探查患者的子宮內膜、大小和腔內情況,詳細對患者對子宮內膜厚度進行測量,并判斷血管阻力指數。
1.3 評價指標 本實驗通過對比不同子宮內膜疾病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和子宮內膜血流指數對實驗結果進行評價[2]。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3]。
2 結果
2.1 不同疾病類型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對比分析。
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均顯著高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結果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子宮內膜增生患者沒有檢測到血流信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子宮內膜血流指數顯著低于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結果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女性絕經后子宮內膜萎縮變薄,但一旦發生病變,就會致使內膜形態出現變化,其最大表現就是子宮內膜厚度和子宮內膜血管分布的變化,并且內膜變化情況與疾病類型有較大的相關性。因此對絕經期女性子宮內膜厚度和血流指數進行分析能一定程度反映患者子宮內膜疾病情況。并且很多研究指出通過彩超對絕經期女性子宮內膜厚度和血流指數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判斷子宮癌的發生。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彩超對不同子宮內膜疾病類型的子宮內膜厚度和血流指數進行檢測,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均顯著高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結果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并且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子宮內膜血流指數顯著低于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并顯著區別于子宮內膜增生患者。因此通過彩超檢測子宮內膜厚度和血流指數判斷子宮內膜癌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杜燕.超聲造影與經陰道彩超診斷帶環婦女Ⅰ期子宮內膜癌分期的比較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18,22(05):455-458.
王迪.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內膜息肉、內膜癌中鑒別診斷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5(13):183-184.
華文文,劉江華,喬金鳳.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癌與臨床病理的一致性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14(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