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偉
【摘 要】目的:研究家庭醫生團隊對社區2型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84例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均衡分組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參照組采用社區常規管理,研究組采用家庭醫生團隊干預。護理1年后對干預效果進行觀察,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變化。結果:(1)研究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等指標與參照組相比要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2)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醫生團隊對社區2型糖尿病管理效果有較大影響,能夠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時對其血糖進行控制,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家庭醫生團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2型糖尿病在臨床又稱為成年糖尿病,患者多為35-45歲之后人群[1]。據臨床資料[2]記載,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分泌胰島素作用較差,無法滿足機體對于糖成分的代謝工作,患病后患者可出現多飲、多尿、消瘦及疲乏無力等臨床癥狀,隨疾病不斷發展可逐漸對其眼、心、神經等組織造成損傷,從而威脅其健康。本院就42例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家庭醫生團隊干預開展研究,整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社區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入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均衡分組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研究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45-80歲,平均(62.4±1.4)歲,病程1-13年,平均(6.6±0.5)年;參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46-81歲,平均(62.6±1.3)歲,病程1-13年,平均(6.5±0.4)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社區常規管理,社區工作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參照《慢性疾病防治手冊》中糖尿病管理相關要求實施護理;研究組采用家庭醫生團隊干預,具體內容如下:患者家屬與家庭醫生建立合作關系,結合患者病情建立電子檔案,利用家庭醫生團隊成員不同職責對患者實施護理及管理;首先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將疾病形成、發展、治療方案、過程及目的等相關信息對患者進行講解,同時每周播放糖尿病基本知識及胰島素治療知識錄像,提高患者自我認知,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工作開展;指導患者開展自我血糖檢測工作,并逐個強化指導訓練,確保其能夠正確檢測自身血糖,同時詳細記錄血糖檢測結果。實施護理工作中,由家庭醫師占據主導,圍繞患者血糖指標變化調整干預措施,合理分配組員工作,進一步確保護理效果及患者健康。實施護理過程中,由家庭成員引導患者接受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科學飲食及運動計劃,用藥指導方面,護理人員與醫師開展密切交流,并謹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指導,指導患者以正確劑量及服藥方式進行給藥;飲食方面則嚴格控制每日進食總量,限制糖分、脂肪及鹽分的攝取,維持每日正常營養攝取的同時,可適當食用瓜果蔬菜等食物,以確保微量元素的平衡;運動方面,指導患者開展慢走、瑜伽、太極等有氧運動,逐步提高患者自我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后指導患者對胰島素的使用指證進行了解,明確主動配合治療及后續預防工作的重要性,以進一步確保臨床干預效果。
1.3 研究指標 護理1年后對干預效果進行觀察,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變化。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作為判定標準,項目包括普通飲食、特殊飲食、血糖檢測、運動、藥物治療等,總分77分,分值越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
1.4 數據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對研究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的處理,采取獨立配對t檢驗;計數數據的處理,檢驗采取卡方,當P<0.05時,說明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等指標對比
研究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等指標與參照組相比要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 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為(60.45±1.05)分,參照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為(51.02±1.12)分,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t=39.808,P=0.000)。
3討論
2型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代謝性疾病,多數患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體內雖然仍舊保留胰島素分泌功能,但胰島素作用相對較差[4]?;疾≡缙诓o明顯特異癥狀,給予其降糖藥、飲食干預及補充外源性胰島素可使其病情得到控制。以往臨床在其治療過程中多輔以常規控制干預,但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周期較長,患者面對長期治療極易出現負性心理波動,外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向對薄弱,從而對臨床干預效果造成影響。家庭醫生團隊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服務模式,能夠以患者全面健康為出發點,為其提供連續、安全、優質及舒適的護理服務,并對其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培養,進一步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5]。應用于社區2型糖尿病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和醫務人員之間的親和力,并合理利用家庭團隊成員的優質資源,有效對患者血糖指標及病情進行改善;同時,家庭醫生團隊圍繞患者實施正確指導,使其正確認知自身病情及疾病發展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開展,進一步確保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研究組空腹血糖等指標均得到明顯降低和控制,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家庭醫生團隊干預具有顯著效果,可對其血糖指標進行控制,并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田欣. 不同踝肱指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綜合臨床, 2016, 32(6):527-529.
譚文華. 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刊, 2016, 43(22):43-46.
藍嵐. 社區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6, 36(2):297-300.
李淑華, 劉月芬. 格列美脲對胰島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3):146-147.
張曦. 社區-家庭醫生干預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效果[J]. 甘肅醫藥, 2017, 36(11):90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