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桑措

【摘 要】目的:分析青藏高原地區兒科臨床用藥風險以及采用安全護理干預的效果。 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兒科進行治療的患兒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作為觀察組,采用安全護理干預,另一組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然后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更低,滿意度更高,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兒科臨床用藥的風險進行分析,并采取安全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降低風險,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兒科;用藥;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患兒在接受藥物治療時因其身體發育、機體代謝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對藥物的耐受力各有不同,臨床用藥安全性的把握有更高要求。本次研究以兒科用藥安全護理為目的,采用分組研究進行對比,探討安全護理的具體應用作用。
1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 藥品方面 科室藥品未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管理,未定期對備用藥品進行清點及檢查品過期。同時藥房的藥品放置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未嚴格按照藥物存儲條件進行藥品存放,而在臨床中,若藥品未嚴格按照條件進行放置,會降低藥品的效能,造成安全隱患的發生。
1.2 護理人員執行醫囑錯誤 科室主班護士在處理醫囑時,常被其他事情干擾,如接聽電話、接待來訪者等導致注意力不集中使得醫囑轉抄出現誤抄漏抄。
1.3 查對制度落實不佳 因兒科工作強度大而導致部分護理人員未做到每班認真查對醫囑,未嚴格做到四核對(醫囑單、電腦、執行單、輸液卡或口服藥卡上信息的一致),故可能導致執行醫囑的錯誤。
1.4 護理人員方面 部分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1.5 患兒因素 兒科患兒的藥物依從性較差,害怕吃藥、害怕扎針等而哭鬧或躁動,可能會暫時停止進行操作或服藥,之后未能及時補上,影響藥物治療。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在我院兒科接受住院應用治療患兒,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法抽取出100 例患兒作為觀察組,另于同期患兒中抽取出100 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男性57 例,女性43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1±2.4)歲;病癥類型:消化系統疾病21 例,呼吸系統疾病33 例,循環系統疾病12 例,血液系統疾病18 例,外科疾病14 例,其他2 例。對照組患兒男性54 例,女性46 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7.8±2.2)歲;病癥類型:消化系統疾病23 例,呼吸系統疾病29 例,循環系統疾病16 例,血液系統疾病15 例,外科疾病12 例,其他5 例。兩組患兒各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備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按時給藥、安慰、家屬宣教等。觀察組除常規護理外加強安全護理干預:①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強化家屬用藥知識宣教。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強化護理責任意識,嚴格按照醫囑用藥,把握好藥物使用期間的注意事項、用藥禁忌證、藥量以及用藥時間,并對患兒家屬做好相關知識宣教工作。護理要員與家屬要24h 做好患兒陪護,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通知治療醫生;②與患兒及其家屬做好溝通工作,及時了解患兒需求。主動與患兒及家屬進行交流,獲取患兒及家屬信任,了解患兒內心需求,以提供更有效的護理服務,提高患兒依從性,及時了解患兒用藥感受;③藥物管理規范化。制作全面的管理規范對藥物進行管理,指定專人負責,按日期取藥,避免藥物過期或浪費。及時補充藥物,對保存有特殊要求的藥物要采用相應保存方法。
2.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了解并記錄兩組患兒及家屬用藥知識掌握情況,共分為完全掌握、基本常規與未掌握三項,并作對比分析;比較兩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以自制問卷調查表,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項,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
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 作為本次研究統計學軟件,患兒及家屬用藥知識掌握情況與護理滿意度采用% 表示,行 檢驗。組間對比結果以P<0.05 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 用藥知識掌握情況 兩組患兒及家屬護理后用藥知識掌握情況對比分析,觀察組完全掌握75 例,占比75.0%,優于對照組完全掌握51 例,占比5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兒及家屬經護理后,護理總滿意度分析,觀察組總滿意度99 例,總滿意度99.0% ;優于對照組總滿意88 例,總滿意度8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臨床用藥安全性一直以來備受重視,兒科臨床用藥中,因為患兒休機發育尚不成熟,耐藥性與代謝性較差,加之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各類速效藥被廣泛使用,兒科用藥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隱患。兒科用藥不僅要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讓患兒早日免受疾病困擾,更要求不會對患兒造成任何負擔,影響到患兒預后正常發育成長。因而對藥物的選擇、藥物用量以及用藥時間等都必須有明確的標準與要求。主治醫生在進行診斷后,由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給藥,這期間的用藥安全護理工作,應當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同時加強對患兒及家屬的用藥知識宣教工作,讓患兒與家屬了解用藥目的與方法,并通過溝通交流第一時間了解到患兒感受,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并通知醫生。本次研究將用藥安全護理應用到兒科護理工作當中,結果表明,經用安全護理后,患兒及家屬對用藥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顯著提升,同時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用藥安全護理干預應用于兒科護理當中,按醫囑正確用藥是基本保障,及時了解患兒感受與反應,對提升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提升患兒及家屬用藥知識掌握情況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趙夢, 鄭迎. 加強兒科臨床用藥安全的護理風險管理[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6(11):67-69.
高金華. 風險管理在兒科輸液室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 臨床護理雜志, 2016(6):74-76.
譚敏, 李艷. 兒科臨床用藥安全護理的臨床干預分析[J]. 人人健康, 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