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崗
摘 要:數學彰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正是由于這種類似于自然基本規則的性質,使得數學天生就帶有邏輯的嚴肅性和結構的嚴謹性,這種枯燥乏味性的特性使得初入數學門檻的學習者望而生畏;為了克服這種對學習數學的抵抗力,“小先生”制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被接受應用并大放光彩。
關鍵詞:“小先生”制;數學;應用
在相對較長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的高年級教育階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階段是對小學階段的總結并為初中教育打下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關于邏輯性和分析推理的數學這門科目是檢驗小學階段教育質量的試金石,因此如何將小學高年級階段數學課堂的功效發揮到最大是小學階段義務教育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小先生”制破除了僵硬、陳舊的師生課堂關系,從教育的源頭對學生的潛能進行發掘,從而達到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創造力最大化的目的,下文將對“小先生”制在課堂的有效應用作出探究。
一、“小先生”制及其與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結合的內涵
“小先生”制就是將傳統的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進行逆轉重演的過程,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承擔了對知識進行發掘、推演的主要角色,而教師則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對這一新型的教學過程觀察記錄,將存在的問題一一記下,并在隨后的引導環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闡釋和解決,教師從“命令者”變成了“建議者”,這種寬容的態度和環境,將會成為滋養學生創造天賦的溫床。
“小先生”制與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交融形式應該是批判的、理性的,應當是一個有機結合的過程。有機結合的含義及精髓在于,在考慮融合的過程時,找出“小先生”制的內在含義以及與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存在的聯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相關教學方法上,不能夠拘泥于形式。要將教學目的和所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擺在第一位,在此種前提之下再對教學方式進行具體設計,但依然要注意形式的靈活,在考慮教師和學生的主要角色時還要對課堂環境進行預先布置,對可能的教學成效預先估計。在內與外、表與里、形式和內涵相統一的情況下,重演實際教學現場,把握教學進程。
二、“小先生”制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應用策略
在對“小先生”制教學模式進行實踐之前,教師需做好充足準備。初次實驗,教師需對學生說明“小先生”模式的含義,以及需要學生準備的工作,例如,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小先生”的課前準備工作由團隊集體分擔,這樣既能夠加強準備的效率,又能夠提高學生團體的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1]。
1.課堂上的“小先生”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課堂現場是“小先生”制教學模式發揮其教育積極性作用的主場,教師應該格外重視“小先生”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狀況。例如,在課堂開課之前,教師鼓勵學生小組積極參加“小先生”的課堂現場,并對踴躍參加的小組先給予鼓勵,讓學生團隊派出代表來進行“小先生”主要活動,并讓該團隊協助“小先生”。當“小先生”教學結束時,首先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后對其做出點評,并鼓勵學生團隊加強合作。
2.課堂外的“小先生”
由于課堂時間的短暫,實際情況不可能允許每一個學生都當一回“小先生”,因此在課堂部分的“小先生”教學結束時,必定會有很多學生還沒有參與到“小先生”的角色扮演之中,所以教師要及時針對此種情況對教學進行延伸和補充。例如,讓已經扮演過“小先生”的團隊幫助其他沒有扮演的團隊,讓扮演過“小先生”的學生跟其團隊中其他沒有扮演小先生的成員討論交流“小先生”的經驗。
3.“小先生”之間的互相交流
能夠扮演“小先生”的學生相較其他學生而言,無疑對知識內容和框架掌握得更加牢靠,學習進度因此就比其他學生要快,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學生的心智不成熟,容易滋長驕躁的情緒,此時,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并且促進“小先生”之間的互相交流[2]。
三、對“小先生”制在小學高年級課堂應用的評價
“小先生”制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應用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符合社會要求和歷史發展規律的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在這種新型關系下,學習氛圍較為輕松,對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天賦有著不可估量的好處。在“小先生”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自然會對課堂學習或者說行使“主人的權力”更加用心,其結果就是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3]。
總之,“小先生”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新時代教育不斷發展的要求下,“小先生”模式被應用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中是一種大的趨勢,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小先生”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瓊.小學低段數學小先生制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228-229.
[2]萬璨.基于“小先生制”的數學合作學習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9):30-32.
[3]劉愛蘭.淺談“小先生”制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9(4):33-3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