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惠
《有趣的游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課。這節課圖上畫了三種游戲:老鷹捉小雞、貼鼻子、丟手絹。教材用圖上小朋友的人數提示學生,游戲指的是兩人以上的集體娛樂活動,通過觀察圖上小朋友的神情讓學生看到這些游戲是多么有趣。這節課編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交流感受,學習提問,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
《有趣的游戲》作文創新案例,是利用《有趣的游戲》這一口語交際課為題材進行的游戲作文訓練,是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剛學完拼音,只學習了幾十個漢字,閱讀了大量兒歌的情況下進行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寫的不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是通過游戲引發習作之樂,使學生想寫,寫一段較完整的話,把游戲的過程寫出來。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首先前面拼音學習時有看圖說話寫話的基礎,學生看圖說詞、說一句話,并能用拼音寫出來。其次,學拼音的同時閱讀了大量的兒歌,豐富了語言的積累,激發了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然后,童年時每個人都玩過游戲。學生喜愛游戲,它不但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讓我們交上朋友。學生不僅喜愛做游戲,而且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來,還想寫一寫。最后根據低年級段“貼畫作文—聽讀吟誦—游戲作文”的發展規律,特進行《有趣的游戲》作文訓練。游戲作文既是低年級段引發“習作之樂”的升華,又是生活中作文“樂寫”的基礎,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由說得少到說得多,由說得不太好到說得較好,由會寫一個詞到一句話,再到一段較完整的話,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從學生游戲后的想寫,引導學生會寫,從而引發習作之樂。
教后自評
這節課提到游戲,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會做的游戲說個滔滔不絕;不會做的游戲,都要求老師教一教,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小組討論時,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說個不停。在教師的調控下,小組內推選出說得比較好的,到班內交流。在交流時同學們還不斷補充,敘說游戲后的高興心情,如同親自做的一樣。交流完后,同學們都想寫下來,但又有很多字不會寫,怎么辦呢?這時教師提出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同學們高興了,都拿起筆寫了起來,一會兒就寫完了。作文講評時,同學中一人讀,全班同學就游戲的過程、感受進行講評,氣氛非常熱烈。同學們都強烈要求:先玩游戲,再寫下來。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由感興趣到想寫再到引發習作之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