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早已不適應課改的需要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別是在小學低段,相對于將教學目標功利化地確定為考試或分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輕松中學習數學,才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對小學低段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趣味性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會化“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也會使我們的教學得以更加順利地進行。趣味性教學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與情感需求,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與認知規律。那么,針對小學低段的數學教學,究竟該如何進行趣味性教學呢?
一、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低段的學生也不例外。游戲與教學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將游戲融入教學,既能夠賦予教學內容以趣味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又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完成學習任務。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有的教學內容學生理解起來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而游戲教學法能夠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以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妨設計一些游戲活動穿插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當然,也要注重游戲的優化,絕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在玩樂的同時有所收獲,將知識落到實處。
例如,在教授“理解人民幣”的課程時,考慮到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和學生一起參加了這樣的游戲。經過一些諸如文具盒、書籍、筆記本用品的“進貨”和各面值人民幣的準備,“一年一班大型連鎖超市”開業了。全班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超市隊,負責商品的儲備、上架、銷售;另一組為顧客隊,挑選購買自己心儀的商品并完成付款。在這買與賣的游戲中,對剛學過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帶給學生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學數學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實現學以致用。
二、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親近教師,才會更愿意接受教師所傳遞的知識。和諧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讓他們覺得學數學、上數學課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就會喜歡這門學科,因為他們喜歡教師。雖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不是決定性因素,但也至關重要。在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自然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暢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之中。因此,在課堂上,我們必須立足于學術情境,保持親切自然的教學風格,以平穩自由的教學語言、有效的師生互動甚至夸張的動作,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業余時間,不僅要努力提高個人業務能力,還要充分了解學生,成為學生的導師和朋友。
作為教師,愛學生是教好學生的前提。愛是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愛上學習的“良藥”。所以,我一直以寬容的胸懷來面對學生。給、予學生真誠、無私的愛。但這種愛不是妥協,不是包庇,而是對學生做到管如其父,愛如慈母,導如朋友。讓每個學生都知道他在教師的心里是重要的,是特別的。讓每個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關愛,處處有溫暖,讓學生在班級里有存在感和幸福感。面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我會花更多的心思來關注他們,循循善誘,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困難。所以,我一直理解基礎差的學生的無助和努力。對于這樣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不要放棄,讓他們有學習成功的體驗,培養他們能學好的自信,所以,在我的數學課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努力學,不輕易放棄。
三、善于創設情境
小學低段的學生畢竟年齡尚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自制力差,因此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內尋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創設情境就是一種不錯的嘗試,應用于導入更是屢試不爽。在課堂伊始,利用講故事、借助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于不知不覺之中置身于我們所創設的特定情境之中,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所從事的娛樂活動中轉移到課堂上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例如,在講授“簡單的數據統計”這節課時,我沒有使用教材上既成的數據,而是就地取材,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上周的數學測驗結束后,老師忙于別的工作,一直沒有時間進行統計,你們愿意幫幫老師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統計數據的過程中,滿足了他們當小老師的愿望,他們也覺得十分新奇,紛紛參與其中,信以為真,將我交給他們的這項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總而言之,小學低段數學實施趣味性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從真正意義上促進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實現了“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與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秋玉.巧妙組織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學習趣味性[J].考試周刊,2018(25).
[2]朱曉花.如何增強小學數學學習的趣味性[J].新課程(小學),2013(10).
誗編輯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