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
摘 要:當前,盡管新課程改革實驗已經實施了十多年,但是教師的課程主體意識還比較模糊。基礎教育的美術課程仍然傳承了以教材為中心的范式,導致學生脫離生活經驗,教師缺乏重組教學資源的活力。課題研究致力于開發一種兒童版畫啟蒙教育的新課程,讓兒童在美術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感悟視覺藝術的魅力,培育兒童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從實際出發,依據小學生美術學習的發展階段性理論,構建起屬于教師自己的實施兒童版畫啟蒙教育的課程結構。為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版畫基礎教學,提供一個可操作的實證性范例。
關鍵詞:兒童;版畫;啟蒙教育
目前,一般的美術課堂教學,僅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傳授一些基本的技法,特別是普通學校受教學設備和設施的制約,版畫教學并不受到重視,不能從文化視角提升兒童版畫的鑒賞能力。筆者作為一個版畫專業的小學美術老師,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構建起一種普及版畫知識和技能的學校美術教育操作性模式。
一、教學目標設置和內容選擇
教學目標是從“教”和“學”的視角設立要求,以操作微觀層面制訂細則。不同的理念指導下,教學目標設置可以完全不同。根據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系統設置教學目標,使兒童版畫啟蒙教育的實踐操作貼近學生。
目前,筆者采用剪輯和重組的策略以單元主題形式組織教材。原始資料來自以下四個主要方面:一是教材中與版畫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資料;二是美術出版社編著的兒童版畫教材;三是日本兒童版畫教學優秀案例;四是民間版畫藝術資料。例如:《開啟“桃花塢木刻年畫”的探索》分“命題”“目標”“課時”“資料”“設計”等幾個部分,為實施課程提供操作性范式。(詳見一線課堂的投稿案例)
二、教學模式的構建和組織實施
版畫啟蒙教育的組織實施分三大領域,也就是提供三個學習化場景。建立功能不同的學習場:一是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學習任務,建立學生學習認知和技能需要的基礎學習場景。按學校美術教育要求,把學習任務目標分解在課堂教學場景中,建立版畫知識、版畫技能、版畫欣賞、版畫評價的基本能力結構。如:人美版的《對印版畫》《大嘴怪》等;二是社團活動。以實踐應用、活動體驗為主要學習任務,構建自主學習場景,強調做中學,強調創作意識;三是館校聯合,建立版畫學習基地。筆者先后跟蘇州博物館、蘇州桃花塢木刻研究所、蘇州市生肖郵票館以及一些工作室合作,以外聘教師等形式建立持久的版畫活動基地,提高兒童的社會活動能力以及對版畫文化內涵理解的實際水平。版畫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做到“學有規律、教無定法”,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及時補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生成新的學習成果。
三、兒童版畫啟蒙教育的個案典型材料
兒童版畫啟蒙教育基本采用浸潤式的實驗方式推進。課題設置主題性單元活動,結合教材、結合校情把版畫啟蒙教育的目標嵌入學校美術課程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使版畫啟蒙教育成為兒童美術學習的有機部分,形成美術教育的校本化特色。本校每學期開展一至兩個主題活動,其中比較成功的有《走進方寸世界》《藏書票》等。《走進方寸世界》是一次高年級的美術欣賞活動,事前讓學生廣泛收集郵票圖片和知識以及藝術家繪畫創作的背景。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精心選擇、精心整合。我采取“課內引領、校外拓展、形成結構、整體推進”的設計思路,參觀生肖郵票館展廳,在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下對大師的作品進行評價。學生突破了對版畫的定向思維,學會欣賞另一種版畫:嚴密的構圖、點線面元素、準確的技法、色彩的應用、蘊含的意趣。最后學生不僅在展廳里對著原作進行了臨摹,還用版畫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關于《藏書票》,三年級學生對此比較陌生,學校教育資源也十分匱乏。我將從啟東第一實驗小學的版畫教學基地收集來的藏書票資料作為課程開發和利用的切入口,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需求設計主題性學習模塊。模塊設計也可以稱單元設計,模塊的主題應該是課程標準規定和教材提供的。但是,教學內容和目標可以是教師創造性開發的。《藏書票》的模塊設計為五課時,教學目標除了教材規定目標外,加了一條了解藏書票的工藝過程和社會價值。學生通過欣賞認識了藏書票,感受到了其中所表現的不同內容及版畫形式特有的美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借助藏書票的實物展示,結合書票的構成、書票的作用和書票的意義,幫助學生在一種情真意切的氛圍中了解書票的內涵,并親手設計制作了自己的藏書票。
目前,經過課題實驗,兒童版畫逐漸成為學校美術經驗的特色課程,校本教材也在匯編中。學校有了版畫專用教室,添置了版畫工具、器材,普及了版畫知識,建立起了學生社團校外活動基地,使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增長了智慧和才干。
參考文獻:
[1]張天星.版畫藝術[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2]瑪琳·加博·林德曼(美).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3]皮連生.現代教學設計[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