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霞
摘 要:新課改對小學生數學能力和科學素養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啟發學生探究,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構建數學知識,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應圍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力求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結合,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
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發揮教學藝術,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引導小學生向更深入而富有活力數學知識靠近。所以說,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應圍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力求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結合,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那么,到底應如何才能實現小學數學有效課堂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思考能力
為了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老師必須要從課堂主體入手,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發散思維可以幫助小學生更流暢地解決數學問題,使小學生在獨特視角下拓展自身思維深度和廣度,增強數學學習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在具體培養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很多小學生面對一道數學題目時,花費大量時間仍然找不到有效信心,不明白題目傳達的意思,更不理解出題者的意圖,對此,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短時間內鎖定關鍵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培養小學生的“求異”心理
一道題目的解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小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多種解題方法,并從中篩選出最有效的,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好處。所以,老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通過對一道基礎題目的學習,開拓出不同的解題思路,抓住同一類題目的典型特征,促使學生多方位分析和思考,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克服思維的狹隘。
二、優化作業設計,加強課后鞏固
練習是培養小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適當的作業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實現有效教學是離不開合理的作業設計的。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新知識有所鞏固和復習,強化學習成果,同時,也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但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一些問題。在設計時老師應提出嚴格詳細的要求,包括日期、題號、出處、訂正等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格式規范,以便于清晰地找到自己的錯誤,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掌握情況分層布置作業,實現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還有,老師設置的作業應具有明確的目標,因為我們設計作業的目的是學生能掌握一類題目的規律和特征,而不僅做對這一道題目,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實踐的過程。比如,學習了“人民幣”相關內容后,學生已經對元、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課上教師可以提問幾個生活化的問題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如“請問同學們,你們最熟悉、最常用的人民幣面值是多少呢?你都用它來買什么呢?”一個學生回答:“我每天早上都用兩塊五角錢買一個面包。”這時老師可以提問:“如果都是五角的,應該怎么付呢?”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三、站在學生的角度教學,增強學生理解
俗話說“理解萬歲”,我認為理解也不僅是簡單的“懂了,知道”,從數學教學而言,理解應該是學生、老師、教材三者相互了解、“心心相印”,才是“理解萬歲”的最高境界。因此,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眼中去發現、認識、歸納、理解數學就尤為重要了。比如,我在教學“約數和倍數”時,先給出了一些簡單的各類除法式子,請同學們去計算、觀察、發現,并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很快就有反饋的信息,從這些信息中,我驚喜地發現他們已在用分類眼光觀察、分析數學,雖有些片面,但對學生來說卻是創新,是了不起!于是,我趁勢追擊:你們能給自己的發現再發現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新的發現很快出籠,我為同學們的進一步發現而報以真誠的掌聲。拋出“整除”的最佳時機到了,我在黑板上寫出“整除”二字,讓他們自己給它作個解釋。不多時,同學們就抓住了“整”與“除”的聯系,順利地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最后,運用整除來進行描述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了
總之,在新時代的小學數課堂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進行有效教學,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每一個新時代小學數學老師急待研究、解決的問題。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根據新時代的學生需要,探尋更加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韓子學,韓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49.
[2]張淑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基本策略[J].儷人:教師,201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