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元國
如何抓好書法教學?我這幾年在農村一所小學書法教學的實踐中,可以說初見成效,對于學生的書寫,教師、家長普遍滿意。并在近幾年,鎮舉行小學生書法比賽,我們學校都有獲獎,尤其是去年的鎮小學生書法比賽中,我校成績驚人,囊括全鎮一、二等獎的全部名額,三等獎名額的一半。回顧我們走過的歷程,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推行素質教育有利于抓書法教學
過去一個時期,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分數至上,忽視抓好書寫的教學,以繁重的作業量壓在小學生身上,學生每天只好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功課,摧殘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學生書寫馬虎。當今教育走上了素質教育的正軌,解除了學生繁重的作業負擔,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向各方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清形勢,把握機遇,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促進學生沿著健康的道路成長。
二、提高教師的書法素質是教好書寫的重要基礎
教師字體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字體。基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模仿性強,記憶力強,如果有較好的書法教師指導,學生就容易寫好字。那就要求教師自身務必要練好一手好字,自覺向前人學習,虛心向書法好的人請教,汲取別人長處,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學生自然會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是寫好漢字的關鍵
作為一個世界觀未形成的小學生,在茫茫的學海上求索是不知所向的,正需要教師的導航。寫字教學也不例外,更要求細致的指導,哪怕是手把手地教學。
構成一個方塊的漢字,不外乎由橫、豎、撇、點、捺等所組成。所以要從一年級抓最基礎的筆畫,教好學生的執筆寫字姿勢,教好筆畫筆順,細致指導學生有關起筆、行筆、收筆的知識,引導學生應注意怎樣寫才算好看。嚴格要求學生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上按規范的筆順書寫,謹防倒筆,為流利寫好漢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漢字的間架結構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也是寫字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應細致地指導,把漢字結構的普遍性規律傳授給學生。如獨體字:木、本、術、米……,這些字結構相似,都有橫、豎、撇、點、捺,寫時橫、豎寫在什么位置,撇、捺起筆收筆齊平,且末端在豎末的上些。細致的指導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對漢字的基本間架結構就會很好地掌握。
低年級抓好鉛筆寫字,中年級抓好圓珠筆寫字,高年級抓好鋼筆寫字。中、高年級由于使用的筆墨水不易擦,而且脫離田字格,一寫就定型,所以要訓練寫字時考慮清楚,字體大小要勻稱,字間疏密適度,行間整齊美觀。
與此同時,中、高年級又是毛筆書寫的學習階段,要教好毛筆的執筆、運筆、用墨的方法指導。毛筆本質是軟筆,有別于其他筆書寫的習慣,所以,教師必須好好地訓練學生的書寫基本功。如使用順鋒、中鋒、逆鋒、露鋒、藏鋒、出鋒、回鋒運筆等示范,給學生學習,練好基本筆畫。然后在描紅簿里描字,并且隨時糾正學生填鴨式的描紅,逐步培養學生一次性描筆畫成字。這樣做有利于下一步脫出描紅去臨摹。高年級是臨摹階段,要好好地指導學生在田字簿上臨摹的方法。
還要教育學生遵循古人訓語:“三日不練手生”,堅持勤動筆,持之以恒。寫一手好字,不可能朝種竹,晚遮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認真勤寫,會有好的效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第二課堂活動對提高書法水平是最有效的途徑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是學生根據自己個性特長、興趣選擇某項活動。學校應有組織、有計劃地抓好這項活動,這對增長學生才智非常有效,成立書法小組是其中的一項。
這個書法組由書法較好的教師擔負管教。在這個小組中分成硬筆組和軟筆組。這樣的分組更能集中地進行專項指導。在書法組的活動中主要進行楷書的訓練,穿插一些行楷書法,還增加書法作品知識的指導與訓練。如:中堂、立軸、條幅、條屏、橫幅、對聯、斗方、扇面等,正文通常寫什么內容,怎樣題款鈴印。指導學生如何從筆法、墨法、章法創作優秀書法作品。活動學習內容豐富,學生越學越感興趣,越學越覺得祖國書法藝術實在太美了。
五、激勵是練好書法的動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動機愿意是在表現中前進的。表揚、獎勵最能調動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培養進取精神,激勵先進,帶動后進。所以把握好適當時機,各班級定期舉行學生作業展覽,帶動全面書寫水平的提高。學校定期舉行書法競賽,評出名次獎,并進行書法作品展,讓同學觀摩學習,使學校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書風,評出名次獎給予精神與物質的獎勵,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奪取書法大面積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