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

摘要:針對中職學生思維發散的特點,思維導圖可以將數學知識體系圖像化,知識要點符號化,幫助孩子更好地記憶相關定義、公式,深入理解課堂內容,有助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中職學生;思維導圖
面臨著時間緊迫的學業水平考試,中職生卻大多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勢在必行。數學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對思維能力水平有著較高要求,而思維導圖被稱之為思考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明晰知識結構、提升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思維,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一 什么是思維導圖,與數學教學結合的表現形式
思維導圖又稱之為腦圖、心智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英國學者Tony Buzan發現并提出,它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通過放射狀的發散形式,將思路變得更為條理和深入。思維導圖可以將腦海中的思維想法轉換成可視的圖片文字,利用圖片表現出思維,使大腦中的思維具象化。
將思維導圖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主要分以下兩類。
從知識結構來看,每張思維導圖都以一個數學問題為主題展開,通過形象的圖形符號與指向性的線條來進行知識結構的展現,以節點來體現思維的轉換或知識點的分枝,很適合用于數學知識結構的歸納整理。
從解題思路來看,以題中所問的問題為主題,以所用的公式定理為分主題,結合所給的題設條件層層倒推分析。例如已知兩點的坐標求直線方程,先確定兩個分主題:“斜率存在時”與“斜率不存在時”,根據條件具體判斷屬于哪種情況,如屬于“斜率存在”的情況,再根據點斜式分兩節點“斜率k”與“任一點坐標”。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能正確找到解題思路。
二 為什么要構建基于思維導圖的中職數學高效課堂
(一)面臨學業水平考試,時間緊任務重
從今年開始,我省開始了學業水平測試并與學生的升學畢業相關,其中數學測試時間定于職二下學期,考試內容為中職數學基礎模塊的一到十章,除去復習的一個學期時間,可謂時間相當緊迫,采用常規學習方法,難以同時兼顧到學習的“質”與“量”。因此要求中職數學教師為學生找到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在學業競爭中力爭上游。
針對中職學生思維發散的特點,思維導圖可以將數學知識體系圖像化,知識要點符號化,幫助孩子更好地記憶相關定義、公式,深入理解課堂內容,有助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二)中職生數學基礎薄弱,難以抓住學習重點
中職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一堂課上下來,往往抓不住課程的重點,可能僅僅學會了一些解題方法,但卻沒有真正掌握到知識的重難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很快地把所學遺忘。
一旦引入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就能以結構圖的方式,讓學生始終明確自己要學的是什么,當前學習處于哪個知識節點的哪個環節中。教師通過思維導圖梳理了知識結構,鮮明地突出了知識要點,對中職學生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 如何用思維導圖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利用思維導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思維導圖被稱之為是思考的工具,以圖形、線條、顏色為載體,既直觀又鮮明,符合中職生的記憶特點,能有效發揮人體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教師在教學課件中將整個知識脈絡以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定理、公式的記憶效率,同時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各方面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二)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作課堂筆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
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作筆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時以學生直接記錄教師課件上的導圖為主;利用思維導圖上過一段時間課之后,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導圖的結構與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逐步在導圖中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然后再用幾節課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先歸納出一堂課的導圖,如找準重要知識點作為節點,理清各節點間的邏輯關系等等,并與教師的導圖進行對比,找出不足點,提高作圖能力;最后在使用過程中對節點樣式、線條色彩等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許多中職學生原先沒有做課堂筆記的習慣,思維導圖是思維的形象化具現卻又沒有固定的格式,引導學生記在課堂筆記上并不會讓學生產生過多抵觸心理。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作圖方法之后,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可以在老師所示導圖的基礎上不斷融入自己對課程內容的新認知,做出的筆記既不失系統性又增加了自己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都對自己筆記中的思維導圖有著滿滿的成就感,并樂此不疲。
(三)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形象又直觀的思維導圖無疑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原本在許多學生的心目中,數學是枯燥乏味的,一味的灌輸,只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學習數學越來越抗拒。而思維導圖以其形象化的特點讓學生覺得數學不再那么艱深難懂,不再那么抽象飄渺,變得形象與直觀起來:節點代表知識點,線條表示各知識間的聯系,只要先掌握好核心的知識要點,再理解相互間的聯系,就可以提綱挈領地把整節課內容掌握下來。隨著學生對知識的不斷掌握,進步帶來的喜悅感又能反過來進一步提升學習的興趣。如此形成良性循環,課堂上的學生能夠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四)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授之以漁
目前的中職數學教學有一個誤區:即往往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淡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課堂跟不上,缺乏主觀能動性。更有甚者,學生在當堂課后能依樣畫瓢解決相關問題,可是一到考試與綜合復習階段就發現無法從試題中找出相關條件,更不知道要運用哪些相關知識點、公式、定理去進行求解。這說明學生的數學思維沒有得到培養,思維導圖被稱之為是思考的工具,能把題干信息結構化,結合所學公式,迅速關聯知求關系進而找到解題思路。
(五)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形成記憶鏈
數學的邏輯性很強,知識結構是環環相扣、逐步遞進。在上新課時,一般只關注到本節的知識結構,最多再加上與前置知識之間的關系。而到了復習之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把一個個原先分散的單圖有機整合成一個新的整體。如把等差與等比數列的定義式、通項、求和公式通過導圖分別展示,既能歸納知識點,又能直觀明確其異同點。
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明確知識點間的方向與遞進關系。如在學業水平考試數學考綱中要求“理解直線與平面平行、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這時候就要引導學生將“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關定理作出思維導圖,首先明確三者之間判定與性質推導的方向性;其次再明確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形成線線、線面、面面間的判定遞進;最后明確三者的性質。很多學生在畫完該圖后都豁然開朗,一下子就將相關知識點融會貫通。
(六)利用思維導圖,整理相關題型
數學學習離不開解題,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整理相關題型、相近題型。例如同樣從已知兩個點的坐標出發,相關的知識點有求兩點間距離、已知兩點求斜率、求過兩點的直線方程、求中點坐標、求以其中一點為圓心另一點為圓周上一點的圓方程、求以這兩點為端點的線段作直徑的圓方程等等,由學生手繪出思維導圖,詳細標注所需的各種公式、思路,今后遇到這樣的問題就能很快找到相應的解法。
(七)以小組形式繪制思維導圖,碰撞出思維火花
思維導圖當然還可以與其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產生“1+1>2”的效果。比如復習課時可以讓學生先自行畫出思維導圖,再由組內組織討論。組長根據每個組員的見解不斷補充新分支,不斷形成新連線,集全組之力得出一幅思維導圖。有研究表明,人們在討論交流時,思維處于特別活躍狀態,對新觀點的接受能力特別強,因此小組最終成形的思維導圖其實所有組員共同的思維結晶,對每個組員來說都能理解。整個繪圖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重新回顧,討論添加導圖的過程則能實時發現并彌補自己的知識缺漏,讓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三人行必有我師,同學們從別人的思想中汲取養分,能有效促進思維的發展。如果能作為組上的代表進行全班分享,更是說明已經對整個知識體系完全掌握了,這時再加上老師的適時表場,可以讓學生從數學學習中體驗到遲來的成功喜悅。最難得的是,學生不再把記憶數學知識當作一種負擔,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游戲,自覺自愿地加入其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八)繪制思維導圖,有助于教學相長
教師可以從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中,不斷地加深對學生學情的掌握,基于學情設計的適合學生的課堂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效課堂。除了必要的知識點與例題講解之外,教師可以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去歸納整理繪制出導圖,在學生進行知識梳理的時候,老師就可以來到學生身邊,或傾聽,或指導,真正的將課堂交給學生主體來參與。在學生分享個人或小組繪制好的導圖過程中,能不時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如此一來,老師便“不教而教”,真正融入主導者的角色;學生也“不學而學”,所有的同學都可能成為自己某個知識點上的小老師。長此以往,老師更了解了學生,授課便更有針對性,學生學得更輕松自如;學生也不時會有些思維亮點對老師有所啟發,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看中的是它結構分明、圖文并茂甚至帶有一些娛樂性質的特點,特別有助于消除中職學生對數學的厭學畏難情緒,產生學習興趣。學生們通過思維導圖掌握知識要點,明確知識結構,找尋解題思路。將原本看似散亂的知識點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機。一旦配合上自主學習、分組分享等教學方法更是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團隊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師生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可以教學相長,教師逐漸提升自己的課堂主導能力,學生不斷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從而構建出越來越高效的中職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