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祥
摘 要:洗夫人,是中國優秀的政治家,一生致力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所傳達的愛國、愛民、忠孝等優良精神已經形成了一種冼夫人文化。冼夫人文化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本文就影響冼夫人融入歷史課堂的有利與不利環境以及因素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冼夫人文化;歷史課堂;有利環境;不利環境;因素
一 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的有利環境和不利環境
(一)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的有利環境
在互聯網以及網絡自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文化的延續與發揚不僅僅是傳遞一種思想,更是傳遞一種對于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對于某種價值的認同感。而正如冼夫人文化——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之情、愛民之心、民族團結精神、敬業精神這樣的地方特色文化,正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一個城市、一群人。
1冼夫人文化受到高度地宣傳研究
冼夫人這一生將自己奉獻于維護國家的團結統一,保證了社會的安穩團結,為嶺南的經濟快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冼夫人文化扎根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冼夫人以德治國、以法治國、以德服人,帶頭為善,終其一生將維護祖國統一、盡忠盡孝作為自己人生的信條。冼夫人所傳達的精神也受到歷代王朝統治者的正面肯定,解放后的國家領導人也對冼夫人作出了高度評價,新中國成立后對于冼夫人文化的宣傳研究也到達了更高的層次,百花齊放,給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2學校挖掘地方特色豐富校園文化
另外,現如今一些學校尤其是地方學校,他們通過宣傳發揚地方特色文化、當地名人優秀事跡,精心挖掘,將其中發人深思的地方,用來充分的豐富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由此得到了很好的補充,例如甘肅將傳統的陶藝引進校園,把陶藝文化引進課堂;永州零陵區將零陵漁鼓引進校園,成立社團,正式掛牌“零陵漁鼓傳習基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于冼夫人文化這一優質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歷史課堂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二)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的不利環境
對于冼夫人文化的研究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當前對于冼夫人融入歷史課堂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領導介入沒有良好地引導協調
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維護國家安定和民族統一,得到了各朝各代統治者的強烈認可,并且各朝各代統治者都對冼夫人給予了封賞,冼夫人文化也得到了南粵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同,但是現在存在著冼夫人文化研究各自為政的問題,黨政領導沒有自覺地引導與協調,領導的介入,有時會憑借行政手段去否定某個觀點或者肯定某個觀點,沒有起到良好的協調引導作用。
2存在地域限制問題
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的另一個不利環境在于存在地域限制,冼夫人文化存在于嶺南的各個省市,由此對于冼夫人的故居等一些學術性很強的問題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相互存在排斥,沒有進行友好的聯合,存在地域壁壘。
3學術壟斷問題
到目前為止,冼夫人文化沒有達到更高的繁榮、研究沒有取得更好也是由于學術壟斷問題存在, 這也成為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的一個阻礙,,在學術研究時沒有更好地堅持“雙百方針”,在整理、歸納、分析關于冼夫人文化的歷史材料例如“洗廟”、“獨木船”等上出現不同觀點,沒有進行很好地整合,沒有進行友好地相互爭鳴,出現學術壟斷問題。
二 推動冼夫人文化進入歷史課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學校領導重視,提高思想認識
如前文所述,冼夫人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優質補充,同時也是對于校園德育教育的優質素材,讓冼夫人文化走入校園,是對同學們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冼夫人文化走進歷史課堂不僅能讓同學們了解到冼夫人的生平以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開闊眼界,而且能將冼夫人的精神內化于心,對同學們大有裨益,這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推動了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進程。
作為“嶺南圣母”的冼夫人,她的艱苦奮斗創業之心、維護祖國統一之心、忠孝之心、愛民為民之心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冼夫人文化所傳達的精神能讓同學們感受到強烈民族自信以及民族文化自豪感,冼夫人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將冼夫人文化整理研究,取精華,去糟粕,通過授課的形式傳遞給同學們,這對于提高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具有建設性的現實意義,進一步推動了冼夫人文化進入歷史課堂。
(二)教師加強學習,提高專業水平
冼夫人作為一名著名的歷史人物,已經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然而如今大多高中學生對于冼夫人以及她的地位與所傳遞的精神認識比較朦朧,由此可見,推動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應加快進程。
歷史課作為普及中華民族傳統歷史的陣地,理所應當傳播弘揚優秀的冼夫人文化。而作為主要的傳播者——教師應當承擔起這一責任。將冼夫人文化推進歷史課堂,不是簡簡單單地將冼夫人的故事加編進教材,而是應當得到教師全體的支持,教師本身應當用理論武裝自身頭腦,將自身置于一個高度來更好地了解冼夫人文化,自覺參加學習。作為歷史的傳播者,作為冼夫人文化的講述者,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學習,全面地了解到冼夫人的生平、冼夫人精神的深刻內涵、冼夫人文化背后所蘊藏的偉大精神等,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創新講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冼夫人文化進入歷史課堂。
(三)編寫校本教材,提高教學效果
不管是“軍坡節”還是“銅鼓”等,這些與冼夫人文化相關的歷史資源都需要整理、歸納、分析、整合才能進行更好地宣揚和傳播,只有這樣才能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冼夫人的歷史以及所傳達的精神內涵。編寫優秀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學效果是推動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的另一重要因素。
通過對冼夫人的生平進行合理地編排,納入歷史課本,文圖交叉,讓課本走向課堂的同時,也能讓冼夫人文化更好地走進校園、走進教室、走進同學,這讓同學們能夠更直觀地去了解冼夫人,對于洗夫人所傳達的精神有一個立體豐滿地解讀,知道冼夫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如何,為何冼夫人被稱為“嶺南圣母”,冼夫人身上所具有的的德育要素有哪些,從哪些事情中體現了冼夫人的樸實無華的愛民之心……
著名學家陳寅恪曾說過,對于歷史應具了解之同情,才可下筆。通過編寫校本教材,教師進行創新講述,這才可能讓同學們更好地對冼夫人以及冼夫人文化有“了解之同情”,提高教學效果,推動冼夫人文化融入歷史課堂。
(四)重視教學評估,提高教師激情
學校管理者要足夠重視冼夫人文化走進校園,是冼夫人文化能夠進入歷史課堂的前提。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冼夫人文化得以良好傳播的領頭羊,學校應當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形式與方法,提高學校教師對于冼夫人文化的重視程度,使教師能夠自覺提高自身素養,主動學習、宣揚冼夫人文化,激發教學熱情與文化激情
另外,學校管理者應當注重教師的教學評估考核,通過舉行教師之間比賽,例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對于考核優秀者進行一定獎勵,也可評選冼夫人文化宣揚大使來激發教師激情,更好地推動冼夫人文化走進歷史課堂,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解讀冼夫人文化。
三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冼夫人文化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所傳達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需要走進歷史課堂,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與領悟。優秀的冼夫人文化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將洗夫人文化推進歷史課堂,學校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抓住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推動冼夫人文化走進校園,走入課堂,最終讓同學們達到內化于心,將冼夫人文化轉變為指引自身的行動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小霞,何馨琳. 冼夫人文化在地方高校傳承和發展狀況研究[J].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8,28(02):91-94.
[2]張均紹. 試論冼夫人文化研究的傳承與發展[J]. 嶺南文史,2012(04):5-10.
[3]鄭蘇文. 地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以粵西“冼夫人文化”為例[J].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5,25(02):87-90.
[4] 邵留生. 如何將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J]. 《廣東教育(綜合版)》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