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雪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可見,全面從嚴治黨依然面臨著嚴峻的任務,要求我們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正風肅紀,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其實質就是要求我們繼續傳承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
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就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精神,是在探索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能及時發現過往理論和思想的不足并及時自我糾正、自我反思的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秉持著這種精神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并推動著馬克思主義不斷完善和向前發展,它是使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來源。它首先集中表現在馬克思、恩格斯對哲學世界觀的認識、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認識三個方面。
在對哲學世界觀的認識上,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創立了唯物史觀。他們早期受到黑格爾哲學的影響,黑格爾哲學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博士論文當中包含有深刻的無神論思想,并強調人的自我意識的能動性,表明他開始反思黑格爾哲學。
在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兩個必然”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的思想,強調資本主義還有擴張能力。馬克思、恩格斯在參加工人運動的過程中運用唯物史觀的方法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研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斗爭,于1848年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資產階級的滅亡與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但是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由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估計不足,導致他對革命形勢作出錯誤判斷,認為無產階級的解放即將在歐洲主要國家實現,但事實上迎來的卻是資本主義的繁榮和發展。通過對革命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出現的新情況的研究,他意識到資本主義還有擴張能力,開始重新審視“兩個必然”的科學論斷,于1859年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兩個決不會”的思想,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認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還需要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
在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認識上,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暴力革命的同時也重視和平手段的作用,并創造性地提出了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國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峽谷”直接進入社會主義。19世紀70年代以前,馬克思、恩格斯更強調暴力革命和武裝起義,這是由于當時無產階級的多次斗爭都被資產階級暴力鎮壓,因此無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只能采取暴力革命或武裝起義來反抗壓迫。但是,隨著資產階級統治的穩固,工人階級革命力量的壯大,資產階級開始采用所謂“民主”的方法來調節二者之間的矛盾,以普選制為基礎的代議制開始得到發展。針對這樣的變化,他們修正了原來的看法,主張在強調暴力革命的同時也偷用和平手段取得政權的可能性。馬克思晚年致力于研究人類文化學以及俄國公社問題,認識到他之前關于西歐社會發展歷史進程的理論過于絕對,1877年10—11月,馬克思給俄國的《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寫信,反對將《資本論》中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必然性的概述套用于俄國。他認為俄國公社有“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進入社會主義的可能,為經濟落后的東方國家指明了道路。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道路、建設道路、改革道路,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遇過挫折,有過失誤,犯過錯誤。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總能發揚了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及時糾正錯誤,一次次從挫折中奮起,推動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繼續前進。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過程就是傳承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的光輝歷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于受到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影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的八七緊急會議著重批評了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傾錯誤,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正確方針。由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內的盛行并占據主導地位,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長征,在長征中“左”傾領導人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損失慘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遵義會議),會議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御、在戰略戰役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解決了黨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抗日戰爭時期,黨在延安開展了一次全黨范圍內的整風運動,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方針,以“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為主要內容,從思想上徹底清算了右的和“左”的錯誤,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使全黨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194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勝利召開,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中將批評與自我批評概括為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并寫進黨章,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把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和黨內組織生活的指導原則,切切實實地推動了黨建設。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在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急于求成,犯了“左”的錯誤,在指導方針上出現了偏差,導致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同時中蘇關系破裂、我國又連續出現災荒年,使黨和人民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為此,黨帶領全國人民不畏艱難、糾正錯誤、調整政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內一些干部思想作風開始出現偏差,黨組織也出現了軟弱渙散的情況,直接降低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為此,黨中央先后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其目的就是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在這個過程中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具,反思自己,批評別人,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凈化的目的,從而造就一支抵御風險能力強、干事創業能力強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本國國情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于傳承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建設過程中創造性地形成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并將其作為黨內組織生活的指導原則。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在諸多關鍵時刻,及時糾正錯誤,不斷戰勝困難,團結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嚴肅糾正了全黨的作風紀律。新時代,黨執政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艱巨的任務,正如十九大報告所說“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為此,要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要規范組織生活,要搞好批評與自我批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批評與自我批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一是不重視,一些黨員同志或是礙于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或是不喜批評喜表揚,或是主觀地認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解決不了問題,于是不敢批評、不想批評,完全忽視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性。二是形式主義,因為不重視,一些黨員同志為了完成任務、為了走完這個形式,所作的批評多為表揚式的批評,所提的缺點多為良好的缺點,僅限于皮毛,不疼不癢。三是不解決問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目的顯然不只是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一些黨組織民主生活會結束后,只是把批評與自我批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停留在紙面上,真正在工作中調整策略、解決問題的行動或者說解決了的問題少之甚少,沒有真正發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用。新形勢下,迫切需要改變批評與自我批評弱化的情況,理直氣壯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解決黨員和黨組織存在的問題,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第一,提高認識。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黨章把“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之一,因此,我們要站在一個黨員的角度,從黨的事業、從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來認識批評與自我批評。每一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每一次的發現問題、整改問題都是都是黨員思想作風的一次凈化,都是黨組織前進發展的一個推動力。批評要從全局出發,本著對黨組織和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認真地指出自己和他人的缺點,通過自我批評提高覺悟,通過互相批評互幫互助,切忌借機整人、人身攻擊或礙于面子、純粹表揚,不能把個人恩怨、感情面子摻雜其中。
第二,制度保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除了需要主觀上提高認識外,客觀上還需要制度機制的保障。一是要規范落實嚴格的組織生活制度,切實提高民主生活會的質量,并作為重點黨務工作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監督,對于發現的問題在民主生活會結束之后要繼續跟進,確保整改問題落到實處,真正發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用。二是
要把黨員干部的晉升作為開展批評的重要時機,把評議干部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一環,既要對其過往的成績給予肯定,也要勇于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當中作出調整。三是要建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考評機制和保護機制,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質量納入考評體系,對于弄虛作假的行為要督促其改正,對于批評的人要通過制度實行保護,避免被批評的人出現打擊報復的行為,從而暢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渠道。
第三,講究方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講究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一是要堅持實事求是,提出批評必須建立在認真了解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復核實際的分析,不要有意放大問題,也不要故意輕描淡寫。二是要找主要問題,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從大的方面、從主要問題著手,敢于觸及問題的本質,使自己和他人能真正“紅紅臉”、“出出汗”,避免批評浮于表面,不疼不癢。三是要抓“關鍵少數”,各級黨委書記要打消心中顧慮,帶頭作批評與自我批評,主動進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同時積極批評他人的錯誤,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營造敢講話、講真話的氛圍。
馬克思主義誕生至今已將近200年,依然具有持久的影響力和強大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它能夠隨著社會的變化做出修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這正是其自我批判精神的精髓和實質。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要始終傳承馬克思主義自我批判精神,特別是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路上要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增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6)
【3】孫麾.馬克思自我批判精神的深刻啟示[J].哲學研究,2001(11)
【4】張永超.淺析馬克思早期思想兩次轉變的歷史過程[J].新西部(中旬刊),2017(7)
【5】李鵬靜.馬克思自我批判精神及其當代價值[D].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