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岳 楊品林
(1)發展概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連市社會經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在近幾年中大連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較快,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到了2016年的時候,大連市委、市政府將壯大大連市文化產業作為全市七項專題改革任務之一,并還出臺了《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壯大文化產業的若干意見》,在這個報告中明確的提出了要加快發展創意設計、影視娛樂、動漫游戲、傳媒出版、文化旅游、廣告會展這六大重點領域的文化產業,并提出在2020年的時候,文化產業所占的比重要達到GDP的5%以上。大連市文化產業的增加值還在不斷的上升。就現代來說,在大連市從事文化產業的單位大概是達到了一萬六千多家,相關的工作人員打得到了八萬人左右,并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的增加。
就目前來說,我們對大連市的文化產業進行分析研究就會發現,大連市具有數量龐大的文化站,還有各種出版社、廣播電臺以及大大小小的電影院以及各種類型的大型網站。不僅如此,大連市還擁有四家國家級的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分別是普利文化產業基地、大青文化產業集團、發現王國主題公園和高新園區動漫產業基地。除此之外還具有兩個影視座地,分別是金石灘國際和旅順新天地。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大連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大連城市經濟增長的新趨勢,各個行業的發展齊頭并進,推出一大批具有精神感召力、藝術感染力、經濟和社會效益皆好的文化產品。
(2)大連文化產業存在的優勢。大連是一個具有濃郁國家氛圍的城市,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大連歷史文化十分的悠久,不僅如此還具有藍色海洋文化以及科技文化和時尚文化,在這一氛圍中,這些文化不僅是表現出了鮮明的特色,而且還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趨勢。并且由于大連是一個靠海城市,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海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不僅如此,在大連,大型文化的影響十分的廣泛,大連作為一個城市,品牌知名度是十分高的,各個金融機構在大連出現聚集,使得資本市場十分的活躍。還有就是在大連高校是比較多的,各種類型的人才儲備是比較充足的,發展的潛力十分巨大。
(1)文化產業產業集而不聚。大連文化產業經過不斷的發展,在一些重點區域就形成了區域性的文化產業集群,例如是在大連知名度較高的星海廣場,但是存在的問題是這些區域性的文化產業集群沒有產生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還有就是大連市現有的文化產業集群在內涵挖掘和主題創意上還存在著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產業鏈條的有效延伸,實現文化產業之間的聯系發展。
(2)文化產業的品牌缺乏亮點。大連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形成了時尚浪漫都市的城市品牌,而且這個名牌的知名度也是比較高的,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連市的這個品牌是缺乏全國甚至是世界壟斷性的亮點支持,而且在實際上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品牌連鎖效應,因此大連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就需要不斷的充實品牌的發展,打造亮點就成為大連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3)消費欠缺文化。大連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每年到大連旅游的游客數十分的巨大,但是在巨大的旅游潮流中,大量的游客在大連旅游主要是集中在吃喝玩樂等一般性的消費上,深層、高端的文化消費市場還不深。消費想要不斷的延長就需要有文化的支持,因此大連市還需要不斷的挖掘高端的文化消費市場。
(4)文化與科技融合度不高。大連是一個科技富集型城市,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連市特有的文化并沒有與城市科技形成緊密的結合。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缺少創意的引導,而創意在發展的過程中缺少科學技術的支持,甚至是大連先進的動漫科技、主題公園技術以及新媒體互動技術等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成果并沒有在相關的區域和全國形成深遠的影響。
(1)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優勢,發展動漫文化產業。大連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動漫產業的優勢是較為明顯的,并由于大連高校云集,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因此就需要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優勢,發展動漫文化產業。制定動漫、游戲等一些數字內容,擴大大連動漫文化產業在這一區域甚至是全國的影響,促進動漫產業的發展。
(2)實施數字化保護與開發戰略。大連文化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緊緊的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采用數字化的方式,對大連市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的保護與開發策略,例如是對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書店等一些公共的資源領域進行數字化的更新,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3)促進文化會展的發展。大連文化產業想要不斷的發展進步,首先是需要總結在大連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相關的經驗教訓,鼓勵文化會展的發展,努力宣傳大連文化產業,打造屬于大連的文化會展品牌,并且還需要努力的培育新興的文化產業會展,并且還需要不斷的擴大文化會展的對外開放程度,加強與國內外組織的交流,促進大連文化會展的發展進步。
本文主要對大連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通過筆者的闡述可以為大連文化產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大興安嶺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對策研究[J]. 鄭娜.? 統計與咨詢. 2017(04)
[2]2011—2015年我國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分析[J]. 陳波,王奧.?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3]山東省十七地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評價研究[J]. 梁紀堯.?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5(06)
[4]打造文化精品 建設文化強省——河北省2004—2009年文化產業發展狀況與分析[J]. 李樹奇,劉敬波.? 統計與管理. 2011(01)
[5]臨安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J]. 汪其順,周佳,樓曉燕.? 浙江統計. 2005(06)
[6]紹興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J]. 章忠慶.? 浙江統計. 2002(10)
[7]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視角的遼寧省會展產業發展狀況調查[J]. 陳獻勇,孫喆.?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06)
[8]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文化產業發展狀況模糊評價法[J]. 肖軍,胡丹丹.?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3(03)
[9]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J]. "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 調研世界. 2014(10)
[10]喀什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提升措施[J]. 雷燕.?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2016(03)
[11]科技人文融合與綠色共生:新型生態城市視域下的雄安生態文化創新理路[J]. 張宗蘭,高維峰.? 生態經濟. 2019(06)
[12]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及競爭力提升策略[J]. 程玥.?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 2019(02)
[13]協同視閾下西安未央區文化產業發展范式創新[J]. 賀寶成,任佳,曹媛.? 新西部. 2018(35)
[14]文化產業的創新模式研究[J]. 周宇鵬.?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18(07)
[15]安徽省文化產業競爭力提升路徑研究[J]. 徐斌秀.? 長春大學學報. 2018(05)
[16]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競爭力提升策略[J]. 肖海晶.?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17(04)
[17]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分析——以遼寧省為例[J]. 劉鈞霆,曹立華.?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2)
[18]發展區域文化,提升遼寧文化產業競爭力[J]. 杜曉伊,李皓楠,杜向奎.?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9]絲綢之路經濟帶酒泉區域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模式研究[J]. 張英華.? 價值工程. 2015(31)
[19]區域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策略研究——以昌九區域一體化為視角[J]. 周子淵,黃林燕.? 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3)
[20]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布局優化機制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 趙雅萍,吳豐林.? 開發研究. 2015(05)
[21]新興產業的發展及其與大連市經濟增長的關系[J]. 許淑婷,關偉.?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22]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狀況和主要特征[J]. 高書生.? 經濟與管理. 2015(03)
[23]福州城市文化產業空間分布特征研究[J]. 黃筱彧,朱艷,韋素瓊.? 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 2014(04)
[24]遼寧出版產業鏈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 孫琳,王星,薛偉蓮.? 現代出版. 2014(06)
[25]關于江西省文化產業園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 謝暉.? 商業時代. 2014(30)
[26]生態學視域下的文化創意產業鏈重構研究[J]. 譚娜.? 東岳論叢. 2014(07)
[27]文化創意產業鏈的構建及發展戰略[J]. 傅琳雅.? 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28]文化產業園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 李颯.? 管理現代化. 2014(01)
[29]文化產業集聚水平測度的實證研究[J]. 楊宇,王子龍,許簫迪.? 華東經濟管理.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