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君
摘 要:動畫,動畫,不“動”,怎么稱之為動畫?對于動畫創作者來說,動畫是行動的藝術,表演的藝術。動畫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re是賦予生命,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釋為經由創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東西像獲得生命一般地活動。而怎樣才能活動得有生命力呢?這主要取決于創作者對動畫角色的表演能力。
關鍵詞:動作; 姿態;表情;速度和節奏;修飾性動作;真情流露
有人評論說,在國內的3D動畫最缺乏的就是“表演”的成分,的確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模型做的一級棒,材質貼圖燈光......都是有模有樣,但是在動作表現上上卻少有佳作。看了很多三維動畫片,發現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動作僵硬,沒有感染力。舉手投足間都像是機械程序化得東西,表情也很僵硬。其實一個好的動畫師必須是一個好得演員,只有把你的角色內在得東西表演出來,才能去打動觀眾。在寫這篇論文得時候我也一直在想我的動畫短片創作,當我在“調動作”的時候,并不只是讓人物角色有所動作,而是對角色的內心世界進行了仔細得揣摩。從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并根據我對動畫表演的認識進行了調整,那么我就動畫短片創作的一些心得體會談談我對動畫表演的認識,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一、把握角色的表情、動作和姿勢
角色的創造從哪里開始呢?演員扮演角色,使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舞臺上活起來,主要靠的是人物自身的表清、姿勢與動作三種。所謂的「動作」是指手、足的揮動;「姿態」是指整個軀體的形態;「表情」是指面部的表演、情緒的反應。演員動作和姿態直接刺激觀眾的視覺,最能使觀眾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借著它們,能使觀眾了解劇本的意義以及劇中人的思想與行為。實際上這三種是一個整體,在表演時是絕對不能分開的,否則不能與其它部位產生聯系發生作用。我們設計角色的活動,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在場景內進行模型展示,更不只是為了亮相、走臺步,或者來一、二個舞蹈姿勢的鏡頭,而是為了使其靈活,具有生命力,富于表現力,能展現情緒,能說明心理活動,以備我們按照角色之需要去設計并完成其形象之用。
(一)表情
我們都知道人的表情不是一種固定程式,細微的五官變化就會帶來不同的表情,因此對真人的觀察和寫生就非常重要。在動畫片的實際設計工作中,設計師往往利用鏡子,反復觀察自己所能做出的各種表情進行寫生,來分析其中的變化。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得窗戶,所以在刻畫表情得時候,要重點刻畫他得眼睛。眼睛的變化直接傳遞角色的心理變化,是體現角色性格的最重要部分。在運用上有下列幾點是我們必須注意的事項:
1.面對觀眾時,視線應在觀眾頭頂之上。
2.時時刻刻找定一處目標,以避免目無所視,而顯得失神。
3.把注意力集中在劇情上,不要放在眼睛上,就可避免眼睛無措,而生惶恐。 演員的眼睛不要作無意義的隨便動作,因為它易引動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亂動不如不動」為其原則。
(二)動作和姿態
1.頭、頸的表演
頭頸部的動作是與面部表情相互配合的。動作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是所表現的意義卻是特別明顯。
點頭:同意、贊成、鼓勵、對的。
搖頭:否認、反對、不以為然。
縮頭:害怕、膽小、病弱、寒冷、沒出息。
仰頭(昂首):驕傲、快樂、得意 、勇敢、有精神、有主張
低頭:羞怯、膽小、憂郁、衰弱、悲哀、投降。
扭頭:拒絕、倔強、不合作、不以為然。
2.軀干與四肢
軀干包括著肩、胸、腰、背、腹、臂等,四肢包括手、臂、腿、腳。膝……等。人們常在不自覺中運用身體各部位,以各種被大眾所接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歸納后大致可分為:
肩部表情
以肩輕觸對象:親密。
兩肩微聳:懷疑、無可奈何。
兩肩縮緊:痛苦。
兩肩時高、時低:憤怒,情緒不穩定,欲念。
肩本身的動作并不表達什么意義,但卻決定著臂和手的情感,因而也就顯得重要了。人體的動作最容易使人看得見的是臂與手,而臂與手的動作都需發于肩。角色的動態表現是體現角色性格和情緒的重要手段。
我們了解了不同的動作.姿態和表情將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那么在“調動作”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要知道,“藝術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所以動畫的表演特點是夸張而鮮明,不同與真實演員的微妙表演,動畫的表演應該是夸大處理的,夸張的表演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的法寶。在迪斯尼的動畫片中,米老鼠的步伐總是歡快的蹦跳,而唐老鴨的走路則是左右搖擺他的鴨屁股,不同的運動方式表現了不同角色的性格差異。
二、把握動作的節奏和速度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動作;哪里有動作哪里就有活動,哪里有活動,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節奏”。總而言之,我們生存的每一瞬間,我們內部和外部都存在著某一種速度節奏。
在制作動畫片的時候,風格確立之后,首先應該確定得就是片子的速度和節奏。我們常常用夸張地比喻來形容物體的動態變化,“跑的像兔子一樣快”“走的比烏龜還慢”等等,在動畫形象中,動態設計是一種夸張表現,讓快的角色更靈動,讓慢的角色更遲緩笨拙。通過角色動態的典型性來體現角色的特征,所以動態就是要表現角色的典型性動作,其運動規律必須符合角色的身份性格特質。
三、修飾動作和表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動畫角色的動作和表情不是對現實生活中動作和表情得簡單模仿,而是在深刻理解動作和表情的前提下,以動畫藝術的審美標準和動畫技術的處理方法,對現實生活中的動作進行再加工,創作出一個純動畫概念的動作和表情,這也是讓動畫片能夠出彩的關鍵所在。
修飾動作包括預備動作和緩沖動作。
(一)預備動作
預備動作是主體動作的前奏,它預示了主體動作的運動方向,力量,大小和速度快慢。預備動作與主體動作呈相反方向,就比如在向上跳躍之前,預備動作是先向下,與上躍的動作方向相反,也稱作“欲上先下”。因為動畫角色的每一個動作,在開始的時候都是由靜止轉為運動的。所以要給它一個大的啟動力,這就是所謂的預備動作,它能充分的表達那種蓄勢待發的感覺。
預備動作也被譽為動畫家成功的決竅之一,就是要懂得如何準時將眾觀的注意力吸引到銀幕上需要的地方去。最重要的是防止觀眾由于沒有注意到某一關鍵性動作,以致失去了故事情節的線索。
(二)緩沖動作
緩沖動作也叫做跟隨動作,應用于主體動作結束時,是主體動作的延伸。比如在坐公共汽車時,我們對慣性會有最直接的感受。行駛中的汽車在緊急剎車時,車上的乘客都會有往前傾斜身體的動作。
(三)二者的關系
預備和緩沖是修飾動作和表情得孿生姐妹,是制作動畫的基本法則,我們如能深刻理解并合理運用這一法則,無疑是掌握了設計動畫的一件利器。有了它,任何動作設計上的疑難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寓情于動畫,真情流露
常常聽到有人批評,“這個演員的演技很差”,或是“她演的好假,根本不會演戲!”。好的表演會打動人心,可以賺人熱淚,也可使人會心一笑。動畫又何嘗不是如此,演員在舞臺(相對于3D動畫就是場景了)上的活動,如果只將劇本中得文學形象直接“翻譯”為動畫形象,那是一種簡單化,概念化的圖解,可能導致動畫角色形象貧乏蒼白,沒有血肉。必須從劇本出發,再深入到生活中去觀察,體驗,再把形象體現在舞臺上,才能創造出活生生得性格鮮明得人物。我覺得動畫師的優劣,應該以演技來衡量,我很希望以后聽到大家稱贊某位動畫師時,說的是:“他的表演很棒!”。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中國戲曲藝訣,來概括動畫表演中的問題:
“飾其衣冠,假其口吻,傳其神情,肖其肌膚,仍其氣質,神乎其技。”
讓我們能達到這個“神乎其技”而進行不懈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