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琪 瞿廣城 蒲亞萍 王莉 和麗生
摘要:目的 分析轉氨酶異常的老年艾滋病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5-2016年間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云南)臨床信息數據庫中,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且入組前轉氨酶異常的老年艾滋病患者167例,采用不同治療周期后患者的轉氨酶異常率、CD4+T淋巴細胞計數、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各種癥狀出現頻次等指標來評價其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 轉氨酶異常的老年艾滋病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后其轉氨酶異常率降低,CD4+T淋巴細胞計數上升,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以乏力、氣短、惡心、自汗、盜汗等癥狀改善較為明顯。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可一定程度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的轉氨酶異常,并提升CD4+T淋巴細胞計數,改善臨床癥狀體征。
關鍵詞:轉氨酶;老年人;中西醫結合;艾滋病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1-0023-04
在艾滋病研究領域,WHO及國內外學者把50歲及其以上年齡組HIV/AIDS 患者列為老年HIV/AIDS。近年來我國艾滋病疫情報告系統顯示≥50歲年齡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報告數及構成比有增多趨勢[1]。因自身組織器官退化及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影響等,老年HIV/AIDS患者在臨床中更易出現轉氨酶升高。轉氨酶升高是肝臟功能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肝功能異常引起的肝損害以及損傷程度已經成為影響HIV/AIDS發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2]。筆者通過回顧性分析2005年—2016年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云南)中,轉氨酶異常的老年艾滋病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情況,對其干預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版)》[3]中的診斷標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入組時年齡≥50歲;自愿參加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接受免費關懷救治,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治療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或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異常,即高于正常檢測值上限。
1.3 一般資料 167例研究病例來源于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云南)2005年—2016年期間接受中醫藥臨床治療的患者。其中男122例(73.1%),女45例(26.9%),平均年齡(57.2±7.1)歲;可能感染途徑:靜脈吸毒27例(16.2%),性傳播123例(73.6%),原因不明17例(10.2%)。
1.4 治療方法 按照文獻[4]的原則,采用固定方藥與HAART治療相結合對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按照常規的HAART一線治療方案(3種:口服①AZT + 3TC + NVP;②D4T +3TC + NVP;③TDF + 3TC + EFV)進行治療的同時,口服扶正抗毒丸(膠囊)或康愛保生丸(膠囊),中藥與西藥給藥時間間隔1小時以上。扶正抗毒和康愛保生方是云南省首位國醫大師張震研究員根據臨床經驗并按照病癥結合的原則組方,扶正抗毒方由黃芪、黃精、白術、女貞子等組成,具有益氣養陰,滋腎健脾,清熱解毒功效。康愛保生方由紫花地丁、黃芩、桑白皮、人參等組成,具有解毒清熱、活血化瘀、養陰益氣功效。扶正抗毒丸(滇藥制字(Z)20090003A)、扶正抗毒膠囊(滇藥制字(Z)20090001A)、康愛保生丸(滇藥制字(Z)20090006A)、康愛保生膠囊(滇藥制字(Z)20090004A)為云南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用藥。丸劑:每次3 g,每日4次,膠囊劑:每次6粒,每日4次。
1.5 觀察指標 ① 臨床癥狀與體征變化情況:定期進行隨訪,觀察記錄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變化情況,中醫臨床表現積分參照文獻[4]中癥狀體征評價標準。②治療前后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定期用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空腹靜脈血,常溫下保存和運輸,避免極端溫度(冷凍或過熱),24 h內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③ ALT、AST檢測:定期采集外周血,分離血清,用生化分析儀檢測。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9.4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進行描述,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參數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計數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患者轉氨酶異常情況變化 表1示,167例轉氨酶異常的老年艾滋病病例在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后,轉氨酶異常例數隨著治療周期增加而逐漸減少,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后患者臨床總體療效情況 表2示,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后,老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隨著治療周期增加而逐漸上升,與治療前比較,治療12、18、24、30、36、42、48個月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卡諾夫斯基積分有上升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癥狀體征積分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出現頻次變化 表3、表4示,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后,老年艾滋病患者臨床癥狀體征隨著治療周期增加而逐漸改善趨勢,與治療前比較,乏力、氣短、惡心、自汗、盜汗等癥狀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它癥狀體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HAART是目前國內外治療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約14%~20%的艾滋病患者在接受HAART治療后出現轉氨酶升高,其中2%~10%的艾滋病患者因嚴重的肝功能異常而需暫停HAART[5]。轉氨酶異常是肝功能損傷較敏感的指標,轉氨酶升高導致的肝臟損傷往往加重老年艾滋病患者病情,影響治療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老年人因自身組織器官退化,肝臟的代謝和解毒功能比年輕人要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因機體老化,老年人基礎性疾病及艾滋病合并并發癥較多發,服用藥物較多,加重了肝臟負擔。在老年艾滋病患者臨床治療中,應關注轉氨酶的變化,采取適宜的方法保肝護肝,提高治療效果。
中醫以其個體化診療的優勢,通過調整人體陰陽、臟腑、氣血功能,保護肝、腎等重要臟器,減輕化學藥物的某些不良反應,可提高臨床療效[6]。老年艾滋病患者中醫證候特點,主要表現為腎、肺、脾、肝等臟腑的氣血陰陽虛損和濕痰等邪內生,中醫證候屬虛實夾雜、以虛為主[7]。在西藥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清熱解毒、養陰益氣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可緩解西藥的毒副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轉氨酶異常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轉氨酶異常病例數構成比下降,轉氨酶異常情況好轉,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隨著治療周期增加而逐漸上升,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提示將扶正抗毒和康愛保生兩個方藥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轉氨酶異常,這對老年艾滋病患者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穩定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艾滋病病程進展等是有積極作用的,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中國艾滋病疫情估計工作報告(R),2010,5:31.
[2]Núez M.Hepatotoxicity of antiretrovirals:incidence,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J].J Hepatol,2006,44(1 Suppl):S132-9.
[3]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 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30-634.
[4]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艾滋病中醫藥治療手冊[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4.
[5]楊君洋,張仁芳,齊唐凱,等.119例艾滋病患者并發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8):1537-1542.
[6]董繼鵬,王健,徐立然,等.中藥治療536例HIV/AIDS患者HAART不良反應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2):870-874.
[7]姜楓,張榮欣,張亞萍,等.廣西壯族自治區老年艾滋病患者中醫證候特點[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10):1175-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