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目的 探討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癥狀改善情況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各35例。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比較2組癥狀積分、血液流變學指標。結果 對照組治療后癥狀積分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應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可加快臨床癥狀緩解,降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癥狀改善
中圖分類號:R25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1-0052-02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與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之間的臨床綜合征,預后難度大,易對患者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需及時進行有效干預[1]。祖國醫學認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屬于“真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疇,臨床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2]。相關研究指出,血府逐瘀湯主治胸中氣滯、血瘀,可有效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提升治療效果[3]。為此,本研究通過對7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應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進一步分析其在癥狀改善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70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各35例。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1-70歲,平均(52.67±8.54)歲;病程1-7 a,平均(3.21±1.04)a。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2-70歲,平均(52.59±8.47)歲;病程1-7 a,平均(3.18±0.96)a。比較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符合《內科學》[4]有關診斷標準。(2)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有關診斷標準,主癥心胸部疼痛,絞痛、刺痛,夜甚;次癥可放射后背、肩頸、大臂內側,胸悶、心悸不寧、日久不愈,唇舌暗紫,有瘀斑,脈細澀。
1.3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7d內未接受心臟手術治療;③年齡≤70歲。(2)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嚴重器質性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原因引發胸痛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吸氧支持、戒煙、運動治療、低脂低鹽飲食、抗血小板凝集等綜合干預。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硝酸異山梨酯片(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25),口服,10mg/次,3次/d+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珠海同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290),口服,25mg/次,2次/d+卡托普利片(云南龍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135),口服,5mg/次,3次/d。觀察組聯合血府逐瘀湯,本方包括柴胡3 g,桃仁12 g,桔梗、川芎各5 g,甘草、枳殼、赤芍各6 g,當歸、紅花、牛膝、生地黃各9 g。加減治療:陽虛者加桂枝10 g,薤白15 g;氣虛者加人參10 g,黃芪15 g,麥冬10 g;陰虛者加五味子、西洋參、麥冬各10 g。用水煎服,250mL/劑,1劑/d,2次/d,早晚溫服。均治療4周。
1.5 評價指標 ①治療4周后評估癥狀積分:胸痛:無為0分,休息即可緩解為1分,需用藥緩解方可正常生活為2分,發作頻繁且干擾日常生活為3分;胸悶:無為0分,偶感且可自行消失為1分,較頻繁但未產生影響為2分,持續不解且影響工作、生活為3分;心悸:無為0分,偶發且可自行緩解為1分,頻發但可堅持工作為2分,持續不解且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為3分;唇色:正常為0分,稍暗為1分,紫暗為2分,紫暗嚴重或有瘀斑為3分。于治療4周后評價。②血液流變學: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抽取空腹清晨靜脈血,選用貝克曼LH 755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與血漿黏度。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用非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癥狀積分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癥狀積分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液流變學 對照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是指因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心肌缺氧、缺血、壞死而產生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無癥狀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5種類型[6]。由于單純應用西醫治療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而傳統中醫對冠心病(胸痹)的研究歷史久遠,本研究考慮從中西醫聯合的角度對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患者進行施治。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機為標實本虛,以寒凝、氣滯、痰阻、血瘀為實,以脾、肺、腎、肝、心五臟失調為虛,并指出血瘀乃病機之關鍵,而氣虛、氣滯則易使血緩、血瘀,故應施之以化瘀活血、行氣止痛之方[7]。
而血府逐瘀湯,來源于《醫林改錯》,專治“胸中血府血瘀”相關疾病,可通血脈、除淤血、調暢氣血。本方包括柴胡、桃仁、桔梗、川芎、甘草、枳殼、赤芍、當歸、紅花、牛膝、生地黃等11味中藥材,方中紅花、牛膝、桃仁、赤芍善于通經止痛、活血祛瘀;當歸、川芎長于通陽散結、活血養血;柴胡、枳殼、桔梗功擅行氣寬中、解郁疏肝;生地黃與當歸配伍和血養血;甘草可調和諸藥,升降同施,血氣同顧,共奏活血、化瘀之功[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癥狀積分與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相較于單純予以西藥治療,聯合血府逐瘀湯可更好地改善臨床癥狀,降低血液流變學指標。這主要是因為血府逐瘀湯能夠增加血流量,促進冠狀動脈擴張,改善血管通透性與血液粘滯度,優化組織血供,降低心肌負荷,抑制血栓形成,增強血管內皮功能,加快臨床癥狀緩解,利于患者預后[9]。其中,紅花能夠通過降低膽固醇、抑制血栓形成來改善心腦血管微循環;川芎中含有川芎嗪,可拮抗內皮素,加快冠狀動脈擴張,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缺血,進而緩解心絞痛癥狀;桃仁利于化瘀活血,抗凝血、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粥樣硬化,調節心肌供血,減少血管阻力,改善血液流變學。另外,硝酸異山梨酯片有助于擴張阻塞動脈血管,確保血管通暢與心肌供氧;酒石酸美托洛可延緩或抑制心絞痛發生,預防心源性猝死或再次梗死;卡托普利片能夠改善心室收縮功能,阻止心肌梗死相關心臟功能缺陷的產生;其與血府逐瘀湯并用,可發揮藥物協同優勢,實現標本兼治,進一步緩解臨床癥狀,抑制病情發展[10]。
綜上所述,針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可加快臨床癥狀緩解,降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提升治療效果,利于促進疾病轉歸,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Tetsuya,Tobaru.Importance of guideline adherence for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prevention of serious cardiovascular events by conforming to guidelines[J].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66(2):99-100.
[2]郭惟,莊振杰,魯可,等.血府逐瘀湯輔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Meta分析[J].中國藥房,2017,28(27):3809-3812.
[3]王宏雙,孟德勇,葛艷杰.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30例[J].河南中醫,2015,35(8):1805-1806.
[4]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36.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0.
[6]Wenru,Wang H,Zhang,et al.Improving awareness,knowledge and heart-related lifestyl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working population through a mHealth programme:study protocol[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5,71(9):2200-2207.
[7]馮妍,徐浩,王以新,等.不穩定型心絞痛基于主題模型的不同兼癥及合并病中醫治療方案優化方法研究[J].中國醫藥,2017,12(1):9-13.
[8]王丹,龐敏.血府逐瘀湯聯合舒血寧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90例[J].河南中醫,2016,36(4):614-616.
[9]高志剛.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5):1785-1787.
[10]李可文,鄭勇文,陳世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氣滯血瘀證)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