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依蘭 江紅 李煜俐
摘要:代謝綜合征發病率逐年大幅度增加,對人們的健康及生活造成威脅,且向年輕化趨勢發展,除了從肥胖、血糖、血壓、血脂方面帶來的危害,其產生的嚴重并發癥更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通過各醫家的臨床經驗總結得出以脾虛濕盛、痰濕內蘊所致病為多,從而以健脾祛濕為治療原則,結合中醫基礎、中醫經典的理論依據以及中藥的治療優勢,論述具有補脾除濕作用的中藥治療代謝綜合癥的療效頗佳。
關鍵詞:健脾祛濕;脾虛濕盛;代謝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1-0098-02
代謝綜合征(MS)為多種疾病匯集出現,是一組由肥胖、高血糖、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等代謝紊亂組成的臨床綜合征。目前世界范圍內的代謝綜合征發病率每年以迅猛的速度增加,其所引發的心腦血管等相關重大并發癥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值得我們提高警惕的是,我國MS發病率發展趨勢日益年輕化,在城市社區中調查顯示,滿二十歲及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達14%~16%[1]。范堯夫[2]也在研究中得出,青、少年MS的發病率與年齡、病史、飲食習慣、肥胖等因素呈正相關。西醫認為,胰島素抵抗是MS致病之本。中醫則認為MS屬痰濕的證候范疇,表現為乏力倦怠,身體沉重,四肢欠溫,舌淡,苔白或膩,脈滑或細澀。
在研讀各家醫書時發現常以健脾除濕為法,運用苓桂術甘湯作為減重的基礎方,而且中藥在降三高方面,如血糖、血脂、血壓的療效亦甚好。試舉諸例以示,對于金匱腎氣丸的現代研究,前有鄭曉梅[3]論證此方聯合降壓藥治療代謝綜合征腎損害,改善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及肌酐清除率效果明顯;后有王宜健[4]治療脾腎陽虛型老年高血脂癥,得出血脂康膠囊聯合金匱腎氣丸較單一治療效果更佳。宋桂葉[5]以服用黃連溫膽湯加減組與另外均使用同樣降壓及降脂西藥組作對比治療MS,結果顯示2組均達到血糖、血脂、血壓復常,癥狀基本緩解的試驗目的,總有效率中藥組比西藥組更高,可達26.66%,前者療效更為顯著。張利民[6]認為糖、脂代謝異常與痰有關,采用小陷胸湯對糖尿病前期痰濕積熱證患者糖脂代謝進行研究,2組均在飲食和運動控制的基礎上。其以瓜蔞皮 25 g,黃連25 g,法半夏12 g 日一劑水煎服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阿卡波糖片進行觀察研究,結果得出:血糖及血脂的治療前后自身及血脂四項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陳向明等[7]選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以服用健脾祛濕化痰湯為中藥組和嚴格控制飲食及運動等方面為對照組,研究得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通過四診合參,中醫辨證,使用中藥組調控血脂、血糖水平療效更優,而且未見不良反應。
中醫對于MS沒有相對應的具體病名,但以臨床癥狀為方向,發現在“消渴”“肥胖”“眩暈”“胸痹”等疾病中均有相關闡述。從中醫證型的角度來看,MS患者以脾虛濕盛為常見。脾氣弱,脾臟失運,水谷不能轉變為精微物質,從而運化水濕、升清降濁功能異常,使濁邪阻內,痰濕內蘊,進而出現腹型肥胖、血糖升高、血脂異常、血壓升高等 MS 的表現。
1 肥胖
古書記載:“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使人中滿”。肥胖多與“濕、痰、虛”有關,由此可見濕熱內蘊,積滯不化,另有脾胃健運失常,水谷不化,濕濁內生,復困中焦,從而惡性循環以致肥胖。
2 血糖高
脾胃虛弱,脾失運化,氣血津液無以化生,導致脾氣不能散精于肺,肺津無以輸布,可見口渴多飲。脾虛無以行其津液,燥熱內盛,水谷精微損耗過度不能濡養機體,遂見消瘦易饑。脾弱不能轉輸精微物質,下流膀胱,故小便頻多。
3 血脂高
古代某醫家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為精為血?!标U明了膏脂來源于津液?,F代醫學中的“血脂”與中醫中的“膏”“脂”相類似。如“脾為生痰之源”,若脾失健運,精微運化失常,從而內聚為痰濁,即為“脂”“膏”。
4 血壓高
食納過多損傷脾胃,脾失健運則運化傳輸功能失常,肝郁氣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脾胃運化負擔,水谷運化無力,化為膏脂和水濕,留滯體內,釀成濕濁,上蒙清竅導致血壓升高。
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證明了從脾虛濕盛論治MS的有效性。童奎驊等[8]應用計算機,依據辨證分型標準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最后得出脾虛濕盛證可達47.0%。還有相關研究得出肝脾腎功能與胰島素代謝有關,其中痰與濕為主的致病因素關聯更為緊密[9]。蘇露煜等[10]從脾的理論基礎出發,認為消渴病的發病根本是脾虛失運、痰濕內盛,脾運化水谷精微和津液的功能減退,繼而痰濕內生,加重脾失健運,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引發疾病。并臨床舉例以健脾益氣,化痰利濕為法,運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虛濕盛型消渴病,療效甚好。趙玉雪等[11]根據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代謝綜合征全球共識提出的IDF定義,選出三千余例MS患者,從中醫常見癥狀、體征和舌苔脈象的角度把MS的證型分為痰熱互結證、肝火亢盛證、脾虛濕盛證、肝腎陰虛證、痰濕中阻證、兼夾血瘀證,通過中醫四診信息和相關理化指標,分析得出脾虛濕盛證為642 例,達到18.9%,位居第二,且脾虛濕盛證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女性比例約占 57.32%,男性占42.68%,性別構成與痰熱互結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楊文奎等[12]將近70例MS患者隨機分為2組,選用《齊氏醫案》中治療五飲諸證的理脾滌飲方對脾虛濕困型代謝綜合征患者進行醫治,治以補氣健脾、祛濕化痰,既往與降血糖、降血壓及降血脂相關的基礎治療用藥均繼續服用,2組患者均在飲食和運動療法方面進行干預,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理脾滌飲方口服治療。研究結果體現治療組中血糖、體重指數和腰圍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可以起到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可達94.29%,超過對照組24.59%。趙丹陽等[13]運用參苓健脾化濕湯治療脾虛濕盛型MS的研究以益氣健脾、化濕降濁為法治療脾虛濕盛型MS,結果得出具有顯著的降血糖、降血壓、調節血脂的作用,也對改善胰島素抵抗有益。王崢嶸等[14]臨床應用健脾消濁顆粒治療痰濕體質MS患者43例,結果顯示,健脾消濁顆粒具有很好地調節血糖、血脂作用,并且能夠改善患者的體質。另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中藥不僅使胰島β細胞的數量增加,而且可以恢復胰島β細胞的功用,改進胰島素抵抗,其中補脾氣也可以促進機體對多種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從而促進機體胰島素的分泌[15]。
代謝綜合征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常見,如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梗塞等嚴重并發癥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不僅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又累及內分泌代謝系統。脾虛濕盛為臨床常見的證型之一,就MS而言,診為此證的患者也占據相當大的數量。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知,MS的病位在脾、肝、腎三臟。脾氣健運,水谷精微充足,氣血生化有源,肝得以濡養,使肝氣舒暢,繼以協調脾胃升降,促進脾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腎主水,其輸布代謝賴以脾氣、脾陽的協助,而脾氣運化水液也有腎氣蒸騰及腎陽溫煦的支持,所謂“土能治水”。由此可見,從脾虛濕盛的角度出發,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根,立健脾利濕為法,運用相關中藥治療MS均頗有成效,由此可見助脾祛濕可以作為治療MS的主要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161.
[2]范堯夫,唐春花,顧曄,等.蘇州地區青少年代謝綜合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8):173-176.
[3]鄭曉梅.兩藥聯合金匱腎氣丸治療代謝綜合征腎損害臨床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J].2011,27(3):174.
[4]王宜健.金匱腎氣丸合血脂康膠囊治療脾腎陽虛型老年高血脂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8):7-8.
[5]宋桂葉.加味黃連溫膽湯治療代謝綜合征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1,32(8):972-973.
[6]張利民.小陷胸湯對糖尿病前期痰濕蘊熱體質糖脂代謝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1):1-4.
[7]陳向明,李釗成,陳石紅,等.健脾祛濕化痰湯辨證施治脾虛痰濕證糖尿病前期的療效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39-41.
[8]童奎驊,王興華.117 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辨證分析[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2):113-114.
[9]韓振翔,祁麗麗,馬燕鳳,等.謝綜合征中醫證素與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PPAR -γ的相關性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3):453-455.
[10]蘇露煜,曹平.從脾虛濕盛論治消渴病經驗[J].中醫研究,2015,28(5):50-51.
[11]趙玉雪,朱曉云,曹松華,等.3398例代謝綜合征患者證候學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6,43(1):5-7.
[12]楊文奎,蘭琴,劉敏.理脾滌飲方治療脾虛濕困型代謝綜合征6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原中國醫藥學報),2017,32(7):3317-3320.
[13]趙丹陽,趙丹云.參苓健脾化濕湯治療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5,43(3):65-66.
[14]王崢嶸,張鴻雁,凌鑫.健脾消濁顆粒治療痰濕質代謝綜合征43例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16,38(3):340-347.
[15]周芳,王魁亮.健脾益氣養陰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68例療效分析[J].新疆中醫藥,2009,27(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