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平 鄭曉麗
摘? ? ? 要:人民政協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型政黨制度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一項偉大政治創造,七十年的偉大實踐,在其確立、完善和發展過程中,人民政協始終與其同頻共振、互相契合。新時代,落實我國新型政黨制度,需要更好地把握人民政協的屬性定位,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各民主黨派參與國家治理重要平臺、多黨合作重要機構的獨特作用,在加強政治引領、推進政治聚合、夯實政治保障等方面彰顯優勢,不斷激發新型政黨制度效能,增強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制度自信。
關? 鍵? 詞:人民政協;新型政黨制度;政治引領
中圖分類號:D62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19)04-0030-09
收稿時間:2019-01-2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杭州市社科規劃“人民政協理論”專項課題“人民政協在落實新型政黨制度中的作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8ZXLL2。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1]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概括為新型政黨制度,并深刻闡釋了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點、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學說。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七十年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了其基本定位與新型政黨制度的高度契合,是落實新型政黨制度的組織載體和重要平臺,在新型政黨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在人民政協成立七十年之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對人民政協也提出了新要求,因而新型政黨制度建設要有新氣象,要在發揮新型政黨制度效能過程中展現新作為。
一、新型政黨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證
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產物,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國政治生活中①,構成了現代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從世界范圍看,一個國家采取何種政黨制度,直接決定著政黨的地位、功能、運行,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政治過程和政治方向乃至國家政治生活的全局。然而,一國政黨制度的選擇或存續,往往歸因于一國的經濟、文化、傳統、民族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植根于中國文化土壤、鍛造于中國政治實踐,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在救亡圖存道路上作出的重大歷史選擇。相較于舊式及西方政黨制度,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為指導,契合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和政治價值觀。體現在民主功能上,能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更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和代表性;體現在政治運行上,能有效避免政黨對立、政黨競爭造成的政治動蕩和社會撕裂,更具政治包容性、穩定性和政策連續性;體現在社會動員上,能廣泛吸納各階層、群體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增強全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率和意志,更具政治整合力和社會整合力,從而實現集中領導和發揚民主、有序參與和充滿活力的有機統一,成為有著強大動員力、決策力、執行力和凝聚力的制度(見表1)。[3]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4]政黨制度沒有固定的模式。七十年的政治實踐表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立足于中國國情,以其獨特的結構功能和運行機制保障人民權利的行使,有效地實現和發展了人民民主,增強了黨和國家的活力,“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5]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色,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基礎。這一制度優勢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和國家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以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二是堅持民主協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民主協商,秉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本質要求,通過有效的制度建構,實現廣泛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畫出“最大同心圓”的目的。三是堅持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主體作用,以提高效能為目標,持續支持和推進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等各項職能。四是堅持團結合作統戰特色,傳承“合而不同”“多元和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不斷增進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緊密團結,并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動員社會各階層、群體,圍繞一個共同目標團結奮斗。
二、人民政協在落實新型政黨制度中的貢獻與獨特優勢
(一)人民政協在落實新型政黨制度中的貢獻
從七十年的歷史實踐上看,人民政協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為新型政黨制度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組織平臺。具體體現在:
一是各民主黨派通過人民政協這個平臺,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以協商的方式增進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有效消解了政黨間可能存在的的問題,持續地發揮著政治吸納與聯合的功能,包括將不斷成長的新興社會力量吸納到現有政治體系中來,有效增進了黨外精英對政治體制的歸屬感、認同感,使其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和堅定的支持者,鞏固和發展了愛國統一戰線。
二是各民主黨派通過人民政協這個具有代表性、合作性、包容性特質的平臺,確立了開放、兼容的制度架構,推進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體現了在多樣性的社會現實下尋求最大一致性的基本要求,使得不同黨派、團體、民族、階層等人士廣泛參與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通過協商有效地促進了公共利益的滿足;同時,也使得中國政治保持著高度的穩定性、連續性、適應性以及因應經濟和社會多元化復雜化而具備的彈性,持續發揮著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功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