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蓉
【摘 要】 目的:觀察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救治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中的應用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36例重癥ARDS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8例。觀察組給予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護理,對照組給予ECMO技術聯合常規護理,對比護理后總有效率。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差異(P<0.05)。結論:在救治重癥ARDS患者中實施觀察組方法影響較好,值得今后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體外膜肺氧合;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1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Methods: 36 severe ARDS patients (2017.1-2018.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18) and control group (n=18). Patients received ECMO plus prone-position ventilation or ECMO plus routine nursing,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prob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CMO plus prone-position ventilation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nurs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pulmonary oxygenati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linical efficacy
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術是指應用ECMO技術代替人工肺的方式。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由于肺內或肺外原因影響,導致引發低氧血癥為顯著特征的臨床綜合癥,臨床常表現為呼吸急促、胸悶和血痰等,嚴重可發生意識障礙,甚至死亡。而有相關報道指出[1],對于重癥ARDS患者同時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治療效果,因此,本文通過探討重癥ARDS患者中實施ECMO技術聯合護理干預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36例重癥ARDS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8例。觀察組中:男9例,女9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54.35±3.48)歲;對照組中:男10例,女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6.76±3.67)歲。兩組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較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同時給予ECMO技術,首先準備ECMO儀器和輔助設備1臺(如水箱、動靜脈血氧飽和度等)ECMO套包1件、動靜脈插管各1根(A:15F,V:19-21F)、無影燈1臺等;準備鎮靜鎮痛藥物(芬太尼、地佐辛等)用于全身肝素化和肝素維持的肝素藥液;再由醫師進行置管術,在血管穿刺或血管切開前30分鐘給予患者全身肝素化治療,并依照100U/Kg的肝素液量予以靜脈推注,一般依據50Kg體重給患者肝素40mg靜推。
觀察組聯合俯臥位通氣護理,內容為6人協同配合,體外循環師負責ECMO管路,1人站床頭看護患者頭部、呼吸機管理及氣管插管。2人在患者右側,2人在患者左側,進行軸線翻身,由看護頭部人員發號施令,將患者移至右側床旁,由對側人員搬動患者,俯臥位時雙上肢平放于軀干兩旁,顏面部、胸前區、骨盆、膝關節、下肢墊軟枕,頸部懸空,給予患者顏面部保護性敷料黏貼,床頭適量搖高,避免顏面部水腫。俯臥位通氣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心率血氧情況以及ECMO管路血流是否通暢,有無出血等。
對照組聯合常規護理,內容為觀察ECMO轉流速度,病情穩定后根據其心肺功能逐漸降低流速。并密切觀察瞳孔變化,認真做好記錄。每小時進行查看下肢末梢血運循環情況,嚴密監測呼吸機參數并記錄等。
1.3 觀察指標
1.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恢復,其中血氧飽和度(SPO2)≥95%以上,動脈血氧分壓(PaO2)高于75mmHg,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40mmHg。2.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其中血氧飽和度(SPO2)≤95%,動脈血氧分壓(PaO2)低于75mmHg,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40mmHg。3.無效:臨床狀態無明顯改變,甚至加重[2]。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ECMO技術在ICU重癥ARDS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率較高,但ICU需進行ECMO技術患者病情一般較為嚴重,患者機體各項功能衰竭,容易引起患者出現呼吸機疲勞,從而導致通氣不足。為此,在使用ECMO技術時,通過結合護理干預,以此確保全程治療措施的有效性。
有相關報道指出,ECMO技術是近年來開展的一項急救新技術,能夠為危重癥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穩定的循環血量、有效地維持心、肺、腦等重要臟器的血供和氧供[3]。但因重癥ARDS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嚴重,不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所以在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俯臥位通氣護理,經過實施俯臥位通氣ECMO護理技術,預見性地采取有效主動的護理,從而降低使用過程中的護理并發癥。文章結果表明患者應用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護理總有效率較高。分析原因發現,應用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護理,患者排痰效率得到提高,患者配合更容易;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進行調整臥位,排痰效果更好;操作過程中速率具有均勻性和規律性,呼吸道黏膜表明分泌物因ECMO技術而發生松動,最終排出體外,能夠有效將呼吸道分泌物徹底清除,改善患者肺功能,預防疾病持續加重。本文證實,在重癥ARDS患者中實施觀察組方法影響效果較好,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重癥ARDS患者應用ECMO技術聯合俯臥位通氣護理,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剛,王蕊,高祀龍.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治療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09):27-30.
[2] 曾潔儀.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進階式早期肺康復鍛煉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03):34-36.
[3] 吳華.早期分階段肺康復鍛煉技術實施在ARDS重癥患者護理中的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6):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