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霞 傅繼紅
【摘 要】 積極心理學在對有心理問題的人群進行關注的同時也關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主要是通過采取各種方法促使人群心理健康狀況更加積極,使其遠離心理疾患。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對護理工作和自身生活質量有直接影響。通過研究得出,護理發生焦慮、抑郁、職業倦怠等的概率較高,而積極心理學的出現為護士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對積極心理學促進護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做了如下綜述。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護士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86-01
1 護士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醫院的不良環境和急危重癥患者創傷和死亡情況,會對護理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2)護士配備不足工作量較大。豆春霞等[1]通過調查全國范圍內的護士人力配置和超時工作情況得出,普通病房患護比例達到1:0.4的只有31.2%,重癥監護室也只有3.8%達到了l:2.5。護士配置低,超時工作現象嚴重,護士長期緊張和超負荷工作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3)醫學知識更新較快。為了更好的勝任工作,護士還利用工作之余不斷補充和更新知識,也造成一定的壓力;(4)醫患糾紛和復雜的人際關系。隨著公眾需求不斷提升,和公眾醫療知識的缺乏,導致其對治療護理工作不信任和不理解,醫患關系逐漸緊張,護士長時間和患者家屬接觸,會面對醫患關系的矛盾和暴力傷害。
當前國內外學者都開始關注該問題,不僅運用先進的儀器設備使職業危害降低、促進護士人力配置增加、減輕護士的工作負荷、護士長采取彈性排班、為護士提供深造機會、使其專業知識更加豐富之外,還運用了一些積極心理學方法使護士的抑郁、焦慮的心理和工作壓力減輕,促使護士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不斷提升。
2 積極心理學在促進護士心理健康中的應用
2.1 護士主導,促進自身心理健康
屠樂薇[1]對護士群體運用了積極心理干預方法,即護士每周記錄日志1次,主要記錄本周內自己想要感謝的人或事,最美好的時光,努力做好了自己認為困難的事情并記錄,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并記錄,結果得出,護士群體敬業度和總體幸福感提升比較明顯,并對自身健康的焦慮狀況和擔心程度明顯好轉。Mackenzie等通過研究得出,樂觀表達性的寫作可使護士長期承受壓力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彩萍[1]等利用心理日志法對護士進行了心理干預(3個月),護士以“感恩、快樂、欣賞、勇氣、自信”為主題,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每周記錄心理日志,通過該方法使其主觀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管理者和專業人士協作,促進護士心理健康
2.2.1 聚焦解決模式。聚焦解決模式是一種以積極心理學為背景發展起來的臨床上主張相信個體自身資源和潛能的心理干預模式,主要包括問題描述、可行的目標的構建、探查例外、給予反饋和評價進步幾個階段。王麗春[1]采用該方法對腫瘤科45名護士實施了6次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前護士的SCL-90評分比常規模式明顯較高,干預后SCL-90評分逐漸降低,兩組對比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但是其焦慮和軀體化仍然比常規模式高。說明還方法可使腫瘤科護士的心理壓力達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駱宏[1]等選擇杭州市某3級乙等醫院的在職護士78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4名實施傳統問題解決模式,觀察組30名實施單次聚焦解決模式。第一個階段需要護士對當前工作中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了簡要描述,第二階段根據前一階段護士提出的問題,幫助觀察組護士回答了10個問句,包括才去的應對措施、下一步問題的解決辦法、期望達到的狀態、期望實現后和現在的不同等。整個護士自我干預過程大約有30min。結果顯示兩種不同模式單次自我干預并未對被試的職業倦怠感知造成影響,但觀察組的個人控制感在單次干預后得到提升。因此可以在護士日常自我職業健康保健中對其進行聚焦解決模式思維方式的培養。
2.2.2 團體輔導或咨詢。團體輔導指利用團體內的人際交互的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及認識、探討和接納自我,對與他人的關系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改善,并學習其行為方式和學習態度,促使個體潛能得到有效的激發,達到其助人過程的適應能力不斷增強的目的。定期培訓相關護理工作知識或傳授新知識和新技術,使護士對知識更新的需求的壓力得到減輕。同時討論了病區護理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使每位護士都在護士長日常管理中參與。結束階段對在授課中提出創意或參加授課的護士以小禮品相贈對其進行激勵。結果顯示,運用該方法對護士壓力的減輕和環境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使護理人際關系得到改善,為護理質量的提高和改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另外,許多研究中都利用團體咨詢方法對危重病學科、手術室、精神科等的護士進行有效的干預得出,都較大程度的改善了護士的抑郁和焦慮等的狀況。
2.2.3 積極關注技術。積極關注技術作為心理輔導中一種重要的技術,主要是指通過有選擇性的關注咨詢者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或長處及潛能,使其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韓秀華[2]從護理管理者的角度,通過利用常規關注、臨時關注、集體關注、個別關注等方法對32名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進行了干預。常規關注指對于平時經常碰到的壓力源,每天交接班時對其積極關注5-10min;臨臨時關注指對于突發的壓力的關注;集體關注指對大家共同遭受的壓力源進行關注;個別關注指對個別護士遭遇的特殊壓力進行關注。研究得出,積極關注技術使護士工作的疲勞感得到減輕,使護理個人評價、生活滿意度指數、總體幸福感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因為受其職業的特殊性的影響,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所以應該對其引起充分的重視,采取合理的途徑向廣大護士傳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方法,使護士成為主導,并學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各種方法使其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得到釋放,通過體驗積極的興趣,促進其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使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保持最佳的狀態,保證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凌文靜.蔣紅.積極心理學促進護士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4(03):60-64.
[2] 菅逸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護士職業心理健康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4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