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摘 要】 目的:探討對甲減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后獲得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滿意度產生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4月收治的62例甲減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護理對策;對照組(31例):選擇傳統護理對策展開;觀察組(31例):選擇傳統護理對策+心理護理干預對策展開;對比應用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在心理狀態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甲減患者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甲減患者非常滿意率(61.29%)、總滿意率(96.77%)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2.58%)、(61.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減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心理護理對策的采用,于患者心理狀態改善以及滿意度評價結果改善方面,效果理想,最終對于甲減患者的康復加快,奠定基礎。
【關鍵詞】 心理護理干預;甲減;臨床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128-02
甲減作為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征之一,主要因為患者呈現出低甲狀腺激素血癥以及甲狀腺素抵抗現象后,使得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量以及合成量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減少造成。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表情淡漠、面色蒼白以及皮膚干燥等方面,對此有必要研究有效對策對甲減患者給予對應干預[1]。本次研究將針對甲減患者明確最佳護理干預方式,以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對策的應用,對加減患者的康復加快,顯著促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4月收治的62例甲減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護理對策;對照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3歲~66歲,平均年齡為(40.29±3.15)歲;病程分布范圍為2年~6年,平均病程為(3.03±0.25)年;觀察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5歲~69歲,平均年齡為(40.33±3.19)歲;病程分布范圍為2年~7年,平均病程為(3.09±0.29)年;觀察對比兩組甲減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于入組后的兩組甲減患者,護理期間,對照組具體為:護理人員主要于甲減疾病藥物治療方案講解、患者用藥情況監測以及日常生活細節護理等完成;觀察組具體為:甲減患者在進入醫院后,護理人員在接待期間需要體現出積極熱情的特點,并且就醫院規整制度、環境以及醫務人員等方面認真介紹,以確保患者陌生感充分消除,并且就甲減疾病有關知識以及護理流程等著重講解,對于患者的心理建設可以充分促進,以此使得加減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充分消除,使得患者護理依從性獲得明顯提升[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甲減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SDS、SAS評分)、非常滿意率、總滿意率。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在心理狀態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甲減患者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非常滿意率、總滿意率對比觀察組甲減患者非常滿意率(61.29%)、總滿意率(96.77%)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2.58%)、(61.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甲減作為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征之一,呈現出疾病誘因復雜的特點,并且以原發性甲減例數居多,此種疾病的出現,會使得患者的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有必要通過護理對策的采用,使得甲減患者的身心狀況獲得確切改善[4]。
傳統護理對策的采用,無法對甲減患者心理狀態給予充分關注,在此基礎上,健康宣教的有效應用,可以就護理流程以及甲減疾病知識等有效講解,從而使得治療信心獲得明顯增強,對于患者心理建設的加強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并且能夠將內心不安緊張感充分疏導,對于良好身心狀態進行有效保持[5]。觀察本次研究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在心理狀態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觀察組甲減患者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甲減患者非常滿意率(61.29%)、總滿意率(96.77%)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2.58%)、(61.29%),充分證明健康教育對策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甲減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心理護理對策的采用,于患者心理狀態改善以及滿意度評價結果改善方面,效果理想,最終顯著促進甲減患者的康復加快。
參考文獻
[1] 張維維,蹇蔚紅,鞠永美.中西醫結合延續護理對甲減患者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藥雜志,2018,35(04):362-364.
[2] 侯守云.研究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在甲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22):112.
[3] 張勤穎,王瑜,陳英.心理干預改善甲減患者生活質量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