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 要:職業規劃對高職大學生發展至關重要,也更為緊迫。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總結出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認知的特點:大部分學生無明確職業規劃,獲取職業信息以網絡為主,職業類培訓目的明確,偏好職業規劃的短時間密集學習,渴望多樣化職業培訓等。特此,需要引導高職大學生正確看待職業規劃,包括幫助學生認清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培養職業規劃的長遠意識,提高個人知識的管理運用能力,開辟職業規劃學習的多元途徑,構建職業規劃教育的實踐體系等。
關鍵詞:職業規劃;高職大學生
一、職業規劃對高職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也叫“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可以理解為人生道路、生活經歷和事業發展等過程的總和,伴隨著人從成年進入職業,到生活發展高峰期,職業生涯的概念也隨之變得寬闊與豐富[1]。
就生涯發展階段理論而言,大學生正處于生涯發展關鍵時期,學業、職業、人生等都是這一時期面臨的重大抉擇;進行教育與職業探索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生涯發展任務[2]。通過合理的職業規劃,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結合自身優勢確定職業方向,提供奮斗策略;增強大學生計劃性和目的性,有目的的開展學習,增強專業競爭力,從而提高成功的機會[3]。對于青年大學生長遠人生發展意義重大。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培養職業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社會為目標的教育,以就業為導向,職業規劃對于高職大學生未來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且相比本科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學制2-3年,相對較短;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更為迫切。
二、高職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認知特點
基于高職大學生275份有效調查問卷及方案案例,總結特點如下。
(一)大部分學生無明確職業規劃,希望得到有效指引
數據顯示,認為自己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學生僅占37.55%,高達62.45%的學生選擇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大部分學生職業方向迷茫。參與調研的學生中,80.51%的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是必要的,并愿意通過參與職場培訓來提高職業選擇能力和職場技能;12.46%的學生認為職業規劃可有可無,視個人實際情況不同而有所區別;僅有7.03%的學生認為沒有這方面需要,主要由具有明確職業規劃方向的學生構成??傮w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職業規劃方面的有效指引。
(二)學生獲取職業信息的途徑以網絡為主,培訓次之
現階段學生獲取職業信息、知識的主要途徑包括網絡途徑(占比85.38%)、課程學習或專業培訓(占比50.59%)、書籍(占比47.43%)、其他(占比24.11%)。學生更認可網絡途徑,49.38%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能夠獲取更豐富、更有效的職業信息和職場知識;專業職場培訓次之,占比40.56%。訪談中,不少學生反饋,雖然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也有職業相關講座或培訓,但不如網絡途徑的信息來的更及時、更全面;此外,一些學生通過網絡短視頻學習平臺,也能學到職業規劃知識。
(三)學生參加職業類培訓目的性較強,直奔求職就業
54.70%的學生希望通過培訓,在求職時迅速獲得工作offer(在不論個人對工作滿意度的前提下),41.92%的學生希望通過培訓提高自身能力,為找到滿意的工作做準備(以個人對工作滿意度為考量,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可能),3.38%的學生不以就業為目的,提升職業能力才是關鍵。內容上,就業擇業方法,包括職業選擇方法、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占比90.06%;職場必備技能,包括商務禮儀、辦公工具使用等,占比89.12%;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占比44.31%;培訓目的性明確,直奔久之就業。
(四)學生偏好在短時間內密集學習完成職業規劃課程
職業規劃課程學習時長上,50.83%的學生認為三個月的學習已經足夠,36.85%的學生接受六個月的學習,10.02%的學生接受長達一年的學習時間,僅有不到10%的學生選擇二至三年的持續性學習。學習頻率上,64.82%的學生認可一周一次的學習,27.67%的學生認可兩周一次的課程,占比7.51%的小部分學生認可每月一次課的學習頻率。大部分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是一門能夠較短時間里通過密集學習完成的一門課程。
(五)學生渴望多樣化職業類培訓,走出課堂實境訓練
88.54%的學生希望能夠提前感受職場的氛圍與競爭,甚至借此契機拿到企業offer或推薦;64.82%的學生得到與企業主、企業高管等人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訪談中,學生反饋,雖然課程學習對個人幫助也非常大,但還是希望得到多元鍛煉,例如參加實習、走訪企業、企業家講座、團隊拓展、情景模擬,場地不局限于課室。訪談中,學生也透露出對個人職業能力的隱憂,認為培訓“一說就懂、一做就懵”,如果有實境訓練,那么他們在面對職業選擇、職場生存時能更好地應對。
三、引導高職大學生正確看待職業規劃
(一)幫助高職大學生認清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學制不長,大部分高職大學生在沒有充分進行個人定位、規劃未來職業道路的時候匆匆上崗,對這樣規劃重視程度不足。職業規劃應從入學教育起介入,告知學生專業未來與個人發展的結合點,這也需要專業教師的參與。職業規劃目前在大多數學校不納入專業課教學隊列,由輔導員、班主任承擔教學任務;實際上,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亟需專業力量參與,制定專業就業指南,協助高職大學生自入學起長期學習來完善職業認知。
(二)培養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長遠意識
西方生涯規劃理論核心要義是個體科學合理地設計與計劃未來發展目標與目標實現歷程,并且在實踐過程中根據現實的需要而不斷完善和調整業已設定的規劃,最終促進個人發展,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4]?;诖?,職業生涯規劃是高職大學生以職業為載體的教育和管理,應培養高職大學生建立“生涯”意識,并幫助學生進行長期的職業規劃:大一探索,認識自我、了解專業、初定目標;大二定向,基于職業目標提升技能、增強素養;大三沖刺,初步完成從學生向職業者的轉換,從而及早引導高職大學生把職業和人生長遠發展結合起來[5]。
(三)提高高職大學生個人知識的管理運用能力
知識管理的關鍵在于找到知識增值的有效方法,建立長期發展能力;知識獲取途徑包括學習與培訓、人際網絡、媒體、互聯網幾類;學習與培訓是個人知識學習最主要、最通常的途徑[2]。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需要系統化培訓,互聯網與媒體作為學習與培訓的輔助,學生通過網絡途徑只是碎片化的知識掌握,并不系統及連貫,高職大學生社會知識甄別能力也稍微欠缺,職業規劃學習需要專業知識、職場能力各方面補充,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庫學習是提升職業規劃知識管理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開辟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學習的多元途徑
高職職業規劃需要開辟學習多元化途徑。例如通過輔導課、專題講座、各種培訓班及模擬面試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職業規劃知識;結合網絡信息時代特點,運用多媒體手段,鍵入學生就業信息服務;增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開展高職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實習與社會實踐教育;鼓勵學生廣泛參與職業交流洽談會、校園招聘會或模擬面試活動等等[6]。目前中國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就業指導中心”,其功能需要進一步強化,其地位和工作重要性需要進一步提升。
(五)構建高職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實踐體系
高職職業規劃教育普遍參照基礎學科課堂式教學模式,雖然也有職業實踐,但一般在畢業前期,是就業準備的過程。有學者提出職業規劃教育的實踐體系構建,包括課堂實踐、課外實踐及自主實踐三個體系子系列。課堂實踐包括利用案例教學,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角色培養體驗性教學;師生間互動式教學。課外實踐包括設計興趣特征培養特色課程,健全咨詢輔導機制,同企業一起組織職業教育。自主實踐包括參與社團實踐,社會實踐培養,回訪往屆畢業生等[7]。課堂實踐是中心,課外實踐、自主實踐作補充。
參考文獻
[1] 楊韜,趙羿茹,趙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慕課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2] 張濤,曾愛華.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教程(21世紀高職高專教材)[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3] 杜娟.論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類學生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102.
[4] 王立彥.高職院校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現狀與培養策略[J].職業,2013(33):51-52.
[5] 周荃.職業規劃對高職生成長成才的影響研究——基于霍蘭德人格類型理論[J].繼續教育,2017,31(04):18-21.
[6] 潘恒曦,楊一波.決勝職場:大中專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7] 姬揚,張志,何瑛.大學生職業規劃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