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大學生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大學生挫折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個重要課題,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笆濉睍r期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新時代大學生挫折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大學生挫折教育應運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育人環境的優化、平臺建設的多元化,充分發揮高校、家庭、社會的綜合作用,切實提高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實效性,提高應對挫折和戰勝挫折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挫折教育;發展理念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及多元文化的不斷沖擊,當理想與現實產生矛盾時,當代大學生面對挫折會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能應對成長中遇到的挫折,就無法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挫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結合五大發展理念,探討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現實深刻警醒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和自媒體通訊的飛速發展,新聞中充斥著各種自殺、傷人事件,成人的世界固然殘酷,但越來越多的傷人事件中,年齡年輕化引起了廣大學者和思政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2007年,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發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各種數據中,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覆蓋了整個教育層面,讓人痛心的同時,讓整個教育界為之唏噓和反思,當代大學生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有力保障,他們的成長成才影響整個民族的發展。 與此同時,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挫折教育更是引起了廣泛關注,面對著人身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正在日趨成熟的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深感挫折教育刻不容緩,亟待重視。
(二)政策有力保障
近年來,各種關于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的文件相繼出臺,為高校思政工作者開展挫折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落實挫折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的必要條件。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關教育行政部門也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硬性規定。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修訂高校課程教材,設定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學分比例,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文件政策的正式出臺,為廣大思政工作者提供保障的同時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落實挫折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的必要條件,也是當代思政工作的一個全新挑戰。
二、“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大學生挫折教育
大學生作為可塑性強的教育對象,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鍛煉大學生認識挫折、應對挫折、戰勝挫折,高校開展挫折教育要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教育特點充分展開?!拔宕蟀l展理念”為大學生挫折教育提供了指導方向。
(一)創新發展:改革教學模式,增強學生主動性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也是主要方式,課程設置中增加挫折教育內容,如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對如何認識挫折,應對挫折,增添課時,并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滲透挫折教育,通過隱形教育方式提高學生們的耐挫能力。與此同時,設置難度事宜的課堂內容并設立多樣化的評價體系。難度適宜的課堂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預期的水平,并多動腦、動手,鍛煉克服困難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獨立性。通過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可以在多個層面挖掘學生的特長,展現多方面的閃光點,提高學生們戰勝挫折的信心。
一直以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沿襲已久,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知識,在傳播文化知識的同時,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把挫折教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而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多種教育方式、方法、手段都是應用到學生身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挫折教育應結合教育特點及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挑戰困難、克服困難的能力,培養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對大學生挫折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二)協調發展:加強理論素養,注重實踐相鍛煉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心理課堂、心理輔導、心理疏導等方式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疏導消極情緒,減輕痛苦心理,使大學生心里逐步趨于健康,提高耐挫能力。與此同時,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育大學生的辯證思辨能力,運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正確認識挫折,應對挫折?!帮L雨之后見彩虹”,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引導學生們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和光明,并為之不懈努力奮斗。
“實踐出真知”,大學生加強理論素養的同時,社會實踐也尤為重要,缺乏實踐,社會經驗少是大學生挫折感增強的普遍原因。在大學生挫折教育中,增加社會實踐內容,校內實踐結合校外實踐,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一起,在動手動腦中增加學生實際經驗,磨煉意志,培養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鍛煉統籌規劃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增強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
(三)綠色發展:提高自身認知,優化育人環境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在所難免,在挫折教育中,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的必然性,辯證的看待挫折,經歷苦難的同時,也要看到挫折帶給人們成長成才的機遇和動力。
大學生挫折教育在提升自身認知的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挫折的不良情緒受到一定的環境影響。應優化學校的育人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重視校園建設和文化氛圍建設,積極向上的學術、藝術活動使學生在健康的文化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重視和諧文化建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和人際關系可以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群體中互相關心、愛護、體貼、互相學習、互相提升可使受挫者增強戰勝挫折的勇氣。
(四)開放發展:拓寬平臺建設,增強榜樣示范性
大學生挫折教育應以開放的視角拓寬平臺建設,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信息的有效溝通,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提升挫折教育的覆蓋面。搭建鍛煉平臺,聯動高校、社會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增強挫折教育的時效性。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自媒體的靈活優越性,運用QQ、 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方式挑選典型事例,評出先進模范,通過學習別人戰勝挫折的事跡,提升大學生應對挫折的信心和戰勝挫折的勇氣。
(五)共享發展: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和自身四位一體作用
大學生挫折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教育,需要發揮家庭、學校、社會與自身的合力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是大學生挫折教育的主要陣地,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挫折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首先,應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作出合理的規劃。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再次,重視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社會應對大學生提供公平競爭的平臺,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大學生應對挫折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和抗挫能力。
三、結語
大學生挫折教育需要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多方面育人,廣大思政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步伐,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育人原則,堅定不移的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促進挫折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和進步,從而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成為綜合素質優秀的新時代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2] 張騫.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
[3] 方鴻志,李辰媚.大學生挫折教育研究綜述[J].研究綜述,2014.
[4] 胡宇南,羅映光.大學生挫折教育及陽光心態培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
[5] 鮑中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的新理念[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
基金項目:新形勢下大學生挫敗商(AQ)調查及對策研究—以齊齊哈爾大學為例,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7063)。
作者簡介:韓東雪(1987-),女,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