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丹丹
摘 要:當前的一些民族院校在學生管理中采用了自發性學生組織模式,實現了政治育人的作用,而且符合民族院校特點。從目前民族院校的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情況來看,實施創新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高學生管理效能。本論文針對新形勢下民族院校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創新展開研究。關鍵詞:新形勢;民族院校;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創新民族院校是中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培養。處于新形勢下,民族院校在學生管理中積極采用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就需要從管理實際出發予以創新,提高管理質量,培養高素質的少數民族人才。一、民族院校自發性學生組織發展現狀民族院校特殊性在于,學生為少數民族,而且是多個少數民族的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和生活。采用自發性組織管理模式,就是靠大學生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學生管理部門對大學生自發性組織具有政治引導,承擔健康管理的責任和義務。自發性學生組織從成員特點分類,包括兩種,即同質型和異質型。比如,老鄉會是建立在地緣關系的基礎上的,文化聯盟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的,學生之間存在共性,就在共性的基礎上形成組織,進行活動交流。異質型組織主要采用了召集的方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專業以及不同的年級學生在一起開展活動,交際范圍擴展了,能接觸更多的人,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有助于擴展視野。當前的民族院校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諸如專業水平不高、社會參與性不強、沒有實現科學管理以及過于強調同質化等等,不能體現政治育人的功能。二、民族院校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創新的有效對策(一)民族院校在實施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中對于重點要明確民族院校在學生管理中采用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模式,要求學生自發組織、自主管理,但是,并不意味著高校不參與管理,而是要將院校管理的方向準確把握,更好地發揮院校培養人才的作用。民族院校采用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的模式,可以在民族教育的同時,還發揮政治引領的作用,不僅管理機制專業化,還實現科學化運轉,在學生管理中監督管理更加到位。(二)民族院校在實施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創新民族院校的人才培養中采用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模式,還要根據管理的具體需要實施管理創新。管理包括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在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中,對于這兩種管理方式的關系準確把握。民族院校對學生展開民族教育以及政治教育中,要發揮教育引導的作用,采用間接管理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大學生自組織管理工作中,實現管理創新,目的在于更好地發揮業務指導作用,使得學生社團在交流學習中更好地發揮管理作用,有助于提高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水平。民族院校在開展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活動中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與院校的重大活動以及教育管理工作相結合,讓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還可以發揮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比如,少數民族學生普遍能歌善舞,而且民族性很強,在本民族同學群體中開展娛樂活動。民族院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將少數民族元素融入其中,提高活動對各個少數民族學生的吸引力。民族院校還可以利用自身的條件開展民族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學習民族語言,讓學生們體驗不同民族的文化,并從中獲得快樂。(三)通過解決問題帶動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創新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工作要實現創新,就要在解決問題中求發展。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可以發揮問題的引導作用,請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展開管理培訓,針對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在交流中很容易迸發出靈感,有助于激發管理創新。對于自發性學生組織活動產生的結果進行評價,提升學生對組織活動的認可度。將學生的素質管理納入到學分體系中,在學分中體現出來,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激勵效應。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中,要做到管理機制科學化。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做好分工工作,合理制定管理結構,組織活動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展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管理工作要循規蹈矩,而是要從組織特點以及實際需要出發對管理模式予以創新。采用評級評獎的方法鼓勵管理創新,讓學生在參與管理工作中,不僅更有積極意識,而是富于激情,運用全新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比如,民族院校開展美術競賽活動,與自發性學生組織的活動相結合,請學生自主安排活動,包括活動內容的設定、流程以及作品的評判標準等等,由學生與美術專業教師共同承擔,師生合作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發揮指導作用,激發大學生的活動參與度。民族學院的學生中,各個民族、各個專業的學生在自發性學生組織活動中相互交流,包容心更強,學生們相互尊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自發性學生組織要發揮政治育人的作用,就要在各類組織中設置黨團委員會,發揮政治引導作用。三、結語綜上所述,中國的少數民族人才培養中,要提高培養質量,就要發揮民族院校的作用。民族高校在人才培養中,還要對民族政策以及相關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不僅要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工作,還要注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高校在對大學生的教育中,要抓好自身建設工作,實施大學生自發性學生組織管理,并根據大學生的發展實際實現管理創新,使得大學生的管理質量有所提高,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參考文獻[1] 孟潔.創新性管理思維模式下中外高校社團管理模式辨析[J].亞太教育,2016(09):216—216.[2] 何淑娟,張龍.高校學生社團服務人才培養的機制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6):24—25.[3] 張浩,紀憶.新形勢下民族院校學生組織的管理工作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7(06):72-72.[4] 遲真一.微時代”背景卜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6(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