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玲 李明
摘 要:人們在不斷摸索和創作中明白,景觀設計是一門藝術,它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有必然的聯系,不僅包括了生態物種的生存,還體現了一定的人文歷史精神,它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藝術實踐。關于生態、人性這種綜合學科的知識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
關鍵詞:后工業時代;工業景觀;景觀設計;生命;生態;人性
工業文明不僅帶來了科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也使人類的生活環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以環保及人性化要求為特點的后工業時代已經到來。后工業社會是以人性為基礎的社會,它更注重人,人類內心的感受,大機器生產、大工業文明已經變為了社會次要的因素。后工業社會的到來,使人們的思想觀念、時空概念發生了極其深刻的改變,人們的精神生活空間也由于知識與信息的不斷增多而得到了擴大。在此影響下,人們已不再單單滿足于對物質的需求,對幸福、自我價值也有了一系列需求,人們的價值觀、生活理念與傳統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后工業時代的工業景觀通常是受環境保護主義和生態主義思想的影響,在設計中遵循生態保護的原則,重視人性化的體現,再創造新型工業生產環境的同時也較好的滿足了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后工業時代的工業景觀首先體現了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景觀設計遵循的重要內容。其次,后工業景觀也體現出了精神內涵,在景觀設計中有了對人文精神的體現。景觀設計,已不再只是形式的設計,也將精神融入其中。景觀設計此時體現出了人們的精神與情感。
一、后工業時代下的景觀思考
(一)工業時代的遺跡
十八至二十世紀工業化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和世界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它源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這期間伴隨的是能源與資源消耗、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并且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僅僅是這樣,它還導致人類正在失去幾千年來創造的大量的文明成果。技術進步如果被看作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成就,那么無限制的盲目濫用人類技術就是二十世紀最嚴重的失誤,,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重大的威脅,凡此種種,都成為了創造新文明的代價。歷史和文化的保護者在這個時期開始意識到一些舊工業建筑和歷史遺跡會是這個城市的記憶,是人類的一種精神價值,不應該不考慮任何情況就完全放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們對舊工業遺產與景觀的保護意義的重要性的認識。所以北京798、廣東中山歧江公園、德國拉茲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等在這一階段被建立起來。
在對廣東中山歧江公園的景觀設計感到震撼的同時,也使人們對我國快速發展的工業對資源和環境產生的重大影響做出了深刻的思索,人們為加快工業化的進程使資源和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今的景觀設計師能用景觀恢復場地生態模式、修復千瘡百孔的城市肌膚,創造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存環境:后工業的景觀環境。他們已經不是只懂得在園地上錦上添花的設計師了。
(二)生態理念的需求
后工業時代的景觀設計往往受到環境保護和生態理念思想的影響,遵循生態保護的設計原則,注重人性化的體現,創造的新的工業生產環境要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后工業時代的工業景觀首先體現人們關注生態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是景觀設計著重注意的內容。而且,后工業時代的工業景觀體現了較高的精神內涵的追求,人們不只是需要景觀的形式,更會注重精神上的需求,景觀需求顯示出了較高的情感價值和人文精神。
二、后工業時代下的景觀分析
(一)對工業建筑、歷史遺跡的思考
工業時代的高效率、高節奏已讓人們身心疲憊,在現今社會更需要的是人性化、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力求將現代景觀造景手法同人性化綠色生態設計進行有機結合,以生命—生態—人性這一主線,創造出具有企業自身文化特點的后現代工業時代的園區景觀,并體現森林工廠、綠色環境的景觀效果。
近幾十年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大,原來的郊區逐漸變為市區。使得郊區處工廠企業的污染、鐵路帶來的交通不便等已影響到人們日常的生活。因此四環擴建,工廠企業的搬遷,鐵路的轉移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工廠企業搬遷后原來的廠區何去何從成為一個值得談論的問題。
而后工業時代的持續可利用、生態、環保等一系列思想剛好可以用到工業時代所造成的工業廢棄地的解決上來。工業時代所遺留的工業廢棄地可以說是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惡果,但是它所給人類帶來的大發展也是任何時期所無法比擬的,工業廢棄地及里面的建筑、機器設備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大發展,如果將這些工業廢棄地全部推倒重建,那個時期的工業文明也會隨之消失。后工業時代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循環利用剛好可以用到這些廢棄地上來,我們可以將工業廢棄地及里面的建筑、機器設備重新利用起來,將它改造成公園或是別的用途,再對它進行優良的景觀設計,使它成為后工業時代的新的文明。但在此次期間優良的景觀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具有良好的生態防護性、審美性、閑暇游憩性等很多功能,可以說場地的舒適功能有一半是來自優良的景觀設計。所以說景觀設計在場地規劃、場地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工業園區景觀的建設
工業園區景觀建設也成為這一時期關注的焦點,它是工業園區建立良好形象的很重要的因素,也為工業園區環境的改善和人們的活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空間。同時,它也是吸引投資者入駐工業園區的重要因素。工業園區環境的建設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成為工業園區建設的新亮點。
三、結語
后工業時代的景觀和人們心中的伊甸園不同。它是在保留、加工利用工業景觀要素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景觀的內容,詮釋了了一種新的景觀設計學。這種景觀設計學,不刻意追求宇宙的有序秩序、如畫的風景,而是將不同時期、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工業景觀元素放在一起,形成新的形式沖突,向風景如畫的傳統美學提出了挑戰。后工業時代的景觀作品中,均可以感受到藝術的影響,不論是從形式還是構圖上。很多的藝術潮流影響到了后工業時代的景觀設計,如:極簡藝術、大地藝術、立體主義、構成主義等。但對后工業時代的景觀設計影響最深的還是大地藝術。大地藝術是藝術家用地面上的土壤、砂、水、植被、冰、雪、巖石等自然物質與人工干預自然留下的物質為原型以自然環境(如:大地平原、森林、沙漠、風雨、雷電、月亮、星星等)為背景進行改造創作的藝術。大地藝術的材料都源于大地,在后工業景觀中這個特性也有所體現。后工業景觀汲取了大地藝術的本質——對人類生產所破壞的土地的關注。使工業與景觀聯系起來,使原本無人問津的工業景觀展現到人們面前來。
參考文獻
[1] 王建國等.后工業時代產業建筑遺產保護更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 (美)丹尼爾·貝爾·后社會工業的來臨.高XIAN等譯[M].新華出版社,1997.
[3] 馬海英.現代化工業廠區環境景觀設計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4] 劉波.工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以庫車工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為例[D] .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06.
[5] (美)威廉·S·桑德斯.設計生態學(俞孔堅的景觀).俞孔堅等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本項目為濰坊科技學院2018年度校級課題(項目編號:2018RWWZ01),陽光生物制藥廠景觀設計的分析及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