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平
【摘 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8例腹腔鏡下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胃腸功能恢復、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下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后,可以加快患者術后病情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優質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140-01
胃穿孔是胃潰瘍臨床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大量的胃腸液可以經由穿孔部位流入腹腔,造成急性腹膜炎,病情視穿孔的部位及大小而定,嚴重者可導致死亡。腹腔鏡行胃穿孔修補術是臨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案,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與護理密不可分[1]。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的優質護理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8例腹腔鏡下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有腹部壓痛、板狀腹等臨床癥狀;經過x光檢查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超聲檢查有腹腔積液;均為胃潰瘍引起胃穿孔。排除標準:排除心、腦、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排除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者。對照組中男30例,女24例,年齡24-61歲,平均年齡(43.4±3.1)歲,出現腹痛至手術時間4-20h,平均時間(11±4)h;其中病灶直徑≥0.5cm的患者16例,<0.5cm的患者38例。觀察組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42.3±2.9)歲,出現腹痛至手術時間4-21h,平均時間為(10±5)h;其中病灶直徑≥0.5cm的患者15例,<0.5cm的患者39例。二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圍術期常規護理。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測,對患者進行胃管持續負壓吸引,以此減少患者的胃部內容物,防止內容物進入腹腔。依據患者的病情病況對患者進行補液,對患者常規使用抗生素,清潔患者臍孔,確保手術室室內溫度以及濕度適中。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及時為患者清理口腔、鼻腔異物。確保患者呼吸暢通。
1.2.2 觀察組 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通過面對面或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方式來向患者及家屬傳達疾病情況以及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需注意事項,使患者對治療過程有所了解。②心理護理:患者因受疾病困擾以及面臨巨額治療費用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上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不了解容易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以親和的態度耐心給患者講述病情和應對措施來消除患者心中疑慮[2],使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能充分信賴,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依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合理的營養膳食計劃,多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食物為主,保證患者對營養的汲取,叮囑患者要少食多餐,減少胃負擔,禁食刺激性食物,可通過患者不同階段的恢復情況來適當調整飲食方案。④疼痛護理:腹腔鏡手術雖創傷小、疼痛較少,但對一些特殊的患者來說應耐心聽患者對自身情況的描述,并告知醫師進行及時處理,適當讓其服用止痛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⑤輸液管理:患者輸液時應多觀察有無不適應癥狀,視液體輸出量并及時補液,以免血液倒流。⑥康復運動指導:術后在患者條件允許下開始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對比較急躁的患者給予階段性的運動指導,以免因枯燥長期的運動使患者不能夠堅持下來;對依賴感比較強的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多給予鼓勵與支持,使患者能快速康復。
1.3 觀察指標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設計滿意度問卷,由患者或家屬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0分,依據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及不滿意(<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胃腸功能恢復、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一。
3 小結
優質護理指的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基礎護理,全面貫徹實施護理責任制,深化專業護理內涵,提高整體護理水平。也就是說,在優質護理服務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醫療活動,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流程,以此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低耗、放心、滿意的醫療服務[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胃腸功能恢復、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腹腔鏡下急性胃穿孔修補術期患者行優質護理干預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改善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耿煒,楊媛,蔣婉,等. 腹腔鏡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的優質護理效果觀察[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2016,10(2):148-149.
[2] 王娜. 腹腔鏡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的優質護理效果[J]. 山西醫藥雜志,2018,47(7):835-836.
[3] 熊紅妹. 優質護理干預在腹腔鏡下急性胃穿孔修補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J]. 當代醫學,2018,24(3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