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姣 馬志輝
【摘 要】 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主要分為腹膜透析相關性感染性并發癥和腹膜透析非感染性并發癥,二者又各自分成眾多類型。隨著腹膜透析患者數量的增加、透析年齡的延長、基礎疾病紛繁多樣及自身條件的不同,越來越多復雜卻又危機生命的并發癥的出現嚴重影響腹透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縮短壽命,因此對腹透相關并發癥的研究成為腎臟病學界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列舉工作中發現的相關案例,分析給予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精確編碼,體現其疾病特點的重要性,共同提高病案編碼質量,也為DRGs-PPS(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制度)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關鍵詞】 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 ICD-10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51-01
腹膜透析[1-2]是利用腹膜作為生物半滲透膜的特性,通過重力作用將配制好的透析液規律、定時經導管灌入患者腹膜腔,通過腹腔,透析液不斷地更新,以達到清除體內代謝的氮質產物、毒性物質,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腹膜透析(PD)以其對殘余腎功能的保護、對人體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避免了對僅有血管進行反復穿刺以及能使應用該方式進行替代治療的終末期腎臟(ESRD)病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等優勢,使越來越多的ESRD患者將其作為腎臟替代治療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隨之而來的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頻繁的發生,導致腹透患者透析效果降低,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嚴重縮短其生存壽命,如何降低腹透相關并發成為腎臟病界學者關注的焦點。除了腎臟病界專家持之以恒的努力之外,病案統計室的專科編碼人員也應具備良好的專業及專科素養,給予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精準的疾病編碼,為臨床醫生數據的檢索,手術方式的改良,治療經驗的總結,標準化臨床路徑的建立,以及進行國內外經驗交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供重要的數據資料,也為DRGs-PPS(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制度)奠定良好的數據基礎。
本文通過列舉實際工作中引起思索的案例,探討將腹透相關并發癥精準化編碼的重要性,分析日常工作中編碼粗曠產生的原因以及提高編碼準確性的相關措施,為精準醫療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最后對目前還未給予表達的嚴重的腹透相關并發癥進行探討。
1 案例分析
1.1 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
患者男,72歲,以“規律腹透3年,發熱伴腹透液混濁4天”為主訴入院,查腹透液常規:總細胞數3010個/ul,有核細胞數1520個/ul,中性粒細胞96%腹透液培養提示大腸埃希菌,治療上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末袋留腹6小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靜脈用藥1周后,復查總細胞數16個/ul,有核細胞數6個/ul,中性粒細胞35%,腹膜炎治愈出院。主要診斷腹透相關性腹膜炎,疾病編碼為T85.711(腹膜透析后腹膜炎)。
1.2 腹膜透析管堵塞
患者,男,56歲,以“發現肌酐升高12年,規律腹透5年,腹透管引流不暢4天”為主訴入院,自訴4天前開始,腹透液灌入平均時長超過20分鐘,引出平均時常超過40分鐘,入院后查腹透液常規及生化/細菌培養均未見異常,治療組給予肝素、尿激酶配比的混合制劑封管后,入出液明顯順暢,超濾量明顯增多,故治療組考慮為纖維蛋白凝聚物所致的腹膜透析管阻塞。出院時主要診斷為腹透管引流不暢。編碼為T85.610( 腹膜透析阻塞)。
1.3 腹膜透析并發腹股溝疝 患者,男,69歲,以“規律腹透6年,發現右腹股溝包塊3月”為主訴入院,完善相關檢查,考慮為腹膜透析時不斷灌入的透析液導致腹內壓增加所致,入院后行疝囊高位結扎加Bassini術。主要針對腹膜透析并發腹股溝疝,依據現有編碼歸類為T85.800。
2 討論
腹膜透析相關并發癥分類繁多,病情演變復雜,目前并非所有的腹透相關性并發癥都有行之有效、優質、統一、規范的解決途徑。如何從源頭解析發病機制、通過改善手術方式方法、制定個體化最優化的解決途徑、進行細致化的護理教育、甚至是院間交流和國內外經驗交流等方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成為腎臟病學專家關注的焦點。
大數據的精確性是基礎保障,這就要求病案統計室編碼人員應切合臨床、科研、交流等實際需求,提供能反映疾病特點的準確編碼。工作中發現目前使用的疾病編碼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臨床醫生醫、教、研的需求。當今隨著患者基礎疾病的復雜化,抗生素濫用等原因,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多樣化、復雜化甚至是疊加化,若疾病編碼庫可以增加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的分類軸心,將有助于疾病的檢索,總結不同種致病菌導致腹膜炎最優的治療方案,對患者的預后是有意義的。當前治療方法為停止腹透改為血統,給予激素及免疫聯合用藥,這往往導致處于內環境紊亂、代謝失調下的尿毒癥患者并發更嚴重的感染,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死亡,故對這些并發癥發病誘因、原因的研究迫在眉睫,這些例子均凸顯出對這些發病率越來越高的“稀有”病例準確編碼的意義所在,而目前編碼庫中無法找出恰當的編碼表達疾病的特點,而這些恰恰是目前腎臟病學者關注的焦點。
以上情況均說明疾病編碼庫應隨著臨床、科研等需求與時俱進發展[3-4]、不斷更新與適度擴增,不斷完善編碼內容,使具有研究價值的案例得以體現,這樣才能適應時代新的需求,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主編.腎臟病學,第三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049.
[2] 李詩,王萍.腹膜透析設備的分類及檢驗慢點解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11):69-80.
[3] 廖再君.編碼錯誤原因分析與對策[J].現代醫院管理,2013,11(4):67-69.
[4] 張鳳英,張延林.正確書寫疾病診斷與疾病分類原則的學習[J].中國病案,2014,15(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