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
【摘 要】 目的:探究阿拉善盟性傳播疾病流行特征,總結防控經驗。方法:將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從對應時間段內選擇阿拉善盟性傳播疾病患者為對象,對其疾病的流行特征實施統計,并分析其病發概況。結果:本次研究中梅毒發病率最高,占比為61.56%,其次為淋病36.86%,艾滋病1.58%,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為1.17:1。發病年齡則以30-50歲青壯年人群性疾病發生率最高,占比為39.05%,其次為50歲-70歲人群,占比為22.67%。結論:性傳播疾病在男性中好發,梅毒最為常見,且30-50歲人群發病率最高,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防控。
【關鍵詞】 性傳播疾病;阿拉善盟;流行特征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63-01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其位置在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處呼包銀經濟帶、隴海蘭新經濟帶交匯處,通過2016年的人口統計結果觀察發現,阿拉善盟常住人口為24.57萬人,其中包括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等28個民族居民,由于其人口結構具有多元化特征,使得多種疾病的發生隨之出現上升趨勢,包括性傳播疾病的廣泛蔓延[1]。梅毒、艾滋病和淋病等疾病是國家法定報告的性傳播疾病,該類疾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患者個人健康,還對對其家庭的正常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為有關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依據,就成為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阿拉善盟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間的性傳播疾病流行特征實施分析,現將研究詳情做出整理報道,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從對應時間段內選擇阿拉善盟性傳播疾病患者為對象,該時間段內報告的性傳播疾病患者共計822例,其中包括淋病、艾滋病、梅毒三種類型病情,相關部門均表示支持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其疾病的流行特征實施統計,并分析其病發概況,包括疾病發生的類型和比例、疾病發生的年齡、分布性別等。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25.0軟件進行處理,其中的計量資料應用(x±s)統計,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統計。
2 結果
2.1 性疾病發生的類型和比例
本次研究中的822例性疾病患者,梅毒發病率最高,占比為66.56%(506/822),其次為淋病,占比為36.86%(303/822),再者為艾滋病,占比為1.58%(13/822)。
2.2 性疾病發生的年齡
822例性疾病患者的年齡從出生3天的新生兒到90歲的老年人均有分布,其中0-18歲的未成年人共計30例,其占比為3.65%,19-29歲青壯年人群中共計150例發病,其占比為18.25%,30-50歲人群中共計321例發病,其占比為39.05%,50-70人群中共計186例發病,其占比為22.63%,70歲以上人群中共計135例發病,其占比為16.42%,其中30-50歲青壯年人群性疾病發生率最高,其次為50-70歲人群。
2.3 性疾病性別分布情況
822例性傳播疾病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男女比為1.17:1,其中506例梅毒患者中男性有237例,占比為46.84%(237/506),其余269例為女性,占比為53.16%(269/506);303例淋病患者中男性共計196例,占比為64.69%(196/303),107例為女性患者,占比為35.31%(107/303);25例艾滋病患者中女性有3例,占比為23.08.00%(3/13),其余10例均為男性患者,占比為76.92%(10/13)。
2.4 性疾病患者職業分布情況
822例性疾病患者中有290例為農民或者農民工,其占比為35.28%,其次為,家務與待業220例,占比為26.76%,離退休的公職人員有66例。其占比為8.03%,商業服務者共計38例,占比為4.62%,其他類型(散居或自由職業者等)包括208例,占比為25.30%。
3 討論
本次研究主要對阿拉善盟近五年來的性傳播疾病發生情況進行了統計,并對其流行特征做出了整理,結果顯示:梅毒發病率最高,占比為66.56%,其次為淋病36.86%,艾滋病1.58%,其中梅毒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超過95%的梅毒會通過無保護的行為傳染,此外可通過輸血、親吻和梅毒患者污染的衣物以及用品等進行病毒傳播,且梅毒具有胎傳性質,因此孕婦感染梅毒會直接傳染給胎兒,傳播的途徑較多,使得梅毒成為本次研究中占比最高的性疾病[2-3]。結果同時顯示,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這可能和我國國情影響下居民的思想方式存在關系,女性相對更加保守,且主內的比例更高,減少了其疾病感染的比例,男性則相反,故而接受疾病感染的幾率升高,導致發病率較高。性傳播疾病的發病年齡則以30-50歲青壯年人群性疾病發生率最高,占比為39.05%,其次為50-70歲人群,占比為22.63%,這主要說明性疾病的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性生活較為普遍的壯年和中年人群中,由此提示針對于該群體應該加強相關防范,例如普及性疾病傳播的知識,發放安全用品等,以期通過有效的防控和處理,使得性疾病的傳播得到遏制,減少疾病對于居民健康產生的影響[4-5]。
綜上所述,梅毒是本次研究中發病率最高的性傳播疾病,男性群體性病發生率普遍高于女性,30-50歲則是性疾病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段,相關部門應該從多方面出發綜合分析,加強對特殊群體的有效防控,進而減少性傳播疾病的蔓延。
參考文獻
[1] 陳娟娟, 鄭惠能, 馬桂林,等.2010-2015年廈門市女性性傳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6, 10(9):689-691.
[2] 鄧斌. 東莞市2010—2015年性病流行特征分析[J].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16, 22(5):19-21.
[3] 趙月紅. 北京市平谷區2005-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 醫學動物防制, 2017,4(02):46-48.
[4] 錢松杰. 2010—2015年上海市方松社區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17,8(2):168-170.
[5] 端玲玲, 景世保. 2010-2014年南京市六合區早期梅毒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江蘇預防醫學, 2016, 27(4):46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