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摘 要】 據統計分析,自殺在全世界15~29歲人群的致死因素中排名第二,鑒于它給青少年心理造成的巨大傷害,該問題已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在國內,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青少年自殺率也呈現持續增高趨勢,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青少年自殺率不斷增長的后面,包含著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多方面因素。筆者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對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進行了梳理、總結,在不斷思考后,由此對于青少年自殺預防對策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現初步論述如下。
【關鍵詞】 青少年;自殺;原因分析;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G7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46-01
現如今,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個人因素與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故在以上因素在預防青少年自殺中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1 青少年自殺原因分析
1.1 社會環境因素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也都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部分青少年的信心和意志力薄弱,易受各種錯誤觀念的引導和不良為文化的沖擊。
1.1.1 社會變革
社會變革會給人類帶來深遠的影響,作為社會人屬性的青少年辨別能力、抵抗能力有限,也容易受到社會變革帶來的沖擊。國內當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到了巨大改善,同時也讓部分人的價值觀念扭曲,調查顯示,部分青少年群體崇尚娛樂至尚、喜歡走捷徑,崇拜紙醉金迷、一夜暴富的生活,一旦所愿不遂,加之想法偏激,輕生觀念萌生。
1.1.2 自然災害
李海民等對災難后青少年群體自殺相關因素進行了研究,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在08年汶川地震后重災區的中小學校中進行,最后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接受調查的青少年里,曾經認真考慮過要自殺的比例為6.90%,有過自殺計劃的比例為4.00%,嘗試采取過自殺行為的比例為2.70%。究其原因,地震時
被掩埋,地震導致受害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是導致災區青少年自殺的危險因素,由此對于災區受到傷害的青少年應進行心理評估,和心理疏導,以降低災后青少年自殺發生的風險。
1.1.3 少數民族環境
常利濤等對國內較少民族青少年中小學生自殺意念的發生現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少數民族的中小學生中,2016年里自殺意念發生率為16.38%。其中男生為17.39%,女生為15.44%;這其中,怒族的青少年在有過自傷事件、意外傷害、自覺有孤獨感、校園暴力。該研究還顯示那些母親從事非農業工作、母親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兒童,發生自殺意念的風險性越高。
1.2 家庭因素
由于青少年多在家庭中生活,家庭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深刻。
1.2.1 父母教養方式
張志群,郭蘭婷對教養方式與中學生自殺意念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 在對成都市市區1421名中學生采取多級抽樣問卷調差的方法研究后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較高的自殺意念較多,這是因為他們得到父母關愛的分量更少。父母錯誤教養方式是導致自殺意念形成的危險因素, 家長應更多給予子女情感溫暖、理解, 以減少青少年自殺意念以及其他心理問題的發生。
1.2.2 家庭環境及功能
游雅媛等對家庭功能對中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機制進行了相關研究,以對647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抑郁在家庭功能與中學生自殺意念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中學生心理韌性強的話,抑郁的幾率更低。另一方面,家庭功能良好、抑郁水平低的青少年同學,抑郁程度和自殺意念會更顯著下降。
1.2.3 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自殺意念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工作年數對留守兒童的自殺意有很大的影響,政府和社會公益組織應當有針對性地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盡快制定應對不健康心理和行為的響應機制和策略。
1.3 學校因素
在學校學習過程當中,“唯成績、排名論”給青少年同學們增添了許多壓力,一些同學學習壓力大,又沒有合理的釋放途徑,容易“想不開,做傻事”;另外校園欺凌事件頻發,那些受欺凌的同學身體、心靈俱傷,也會采用極端的方法處理;還有多數學校不注重心理教育,學生排解壓力、釋放情緒無門,久而久之,焦慮、抑郁等負面的心理累積太多,最終選擇通過自殺來結束生命。
1.4 個人因素
1.4.1 精神因素
王慧等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健康相關危險行為特點及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其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總體健康相關危險行為多于正常青少年,各危險行為間有一定關聯。可見精神因素的異常也構成了青少年自殺一部分原因。
1.4.2 情感因素
吳才智等對武漢的203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目的在闡釋抑郁、絕望感等情感因素與青少年自殺意念之間的關系,他結果顯示抑郁、絕望和心理痛苦都和自殺意念呈顯著正相關;控制抑郁和絕望感,心理痛苦對自殺意念的預測作用仍顯著。即青少年的情感異常也會對自殺意念產生的有影響。
2 預防對策
2.1 社會方面
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往往導致公民心理壓力太大,作為承受力較低的年輕人群易產生輕生念頭,所以保證國家政局穩定,營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以及寬松的民主氛圍對降低青少年自殺率大有裨益。在具體預防措施上可以創建公共電話熱線,以幫助處于危機之中的青少年渡過難關、恢復心理平衡。
2.2 家庭方面
家庭作為青少年精神教育場所,同時承受著來自青少年自殺結果直接危害,其在預防青少年自殺中的作用可見一斑,多數青少年自殺的案例往往都是從畸形的家庭關系開始的。建議父母應該與孩子多進行溝通交流,告訴孩子,你不是孤立無援的,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
2.3 學校方面
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當前的重要任務。另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心理健康課或相關知識講座,鼓勵同學們通過學習心理知識來幫助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面對挫折和壓力。
2.4 青少年個人方面
首先青少年朋友平時可自主閱讀與心理學相關讀物,對生命和死亡有正確的認識,還要注意豐富自己的生活,多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文體活動,做到規律作息。其次,青少年同學們有問題要及時向父母、師長吐露心聲,把心理活動說出來,及時得到指引和幫助,打消不良念頭;最后,同學們要避免接觸其他想自殺的人和有抑郁傾向的人,一旦發現周圍有類似人群,及時上報家長和學校,不要試圖自己解決問題。
3 總結
綜上,青少年肩負著建設國家美好未來的使命,是祖國,也是每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自殺問題不容忽視。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包含著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多方面因素,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要預防青少年自殺還是要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為青少年營造積極的社會環境,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并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氣氛, 學校以及老師們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他們積極的生命觀,培養青少年們積極的人生觀和生命觀。而我們青少年同學自己也要努力,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秉承著“少年強則中國強”的信念,努力學習,強壯身體,不斷進步,熱愛生活,共享美好人生。
參考文獻
[1] 郭明明,胡伯.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11):1921-1922.
[2] 劉茵.青少年學生自殺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