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摘要】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它不僅僅是人們交流思想、溝通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孕育和發展人的一切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生理、心理素質的起點。小學生剛剛接觸漢字,教師應抓住這個黃金期,為他們打牢正確書寫的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漢字書寫傳統文化一、激發興趣,提高寫字教學質量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寫字教學來說,寫字恰是一種枯燥的學習,要使學生樂于寫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它要經歷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所以,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興趣培養。
1.借助故事、兒歌,為孩子打開寫字的興趣大門。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我結合孩子們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給他們講一些關于名人寫字的奇聞軼事,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鄭板橋“賣字助窮人”,岳飛在沙上練字等故事。聽了這些生動的故事,學生就會被故事中主人公刻苦練字的精神所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從而受到啟發,在寫字過程中表現得興趣盎然。同時,在寫字教學中也可以選擇與教材內容相符的故事情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到寫字的角色中去。如教學“橫”時,講山海關天下第一天“一”字的來歷,學會“豎鉤”,可講蕭顯踢鉤,王羲之與鵝的故事等。
兒歌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筆畫造型等編成文字簡練,通俗易懂,瑯瑯上口兒歌。如“撇”像掃把,“捺”像劍,“點”像小雨點,“橫”像小扁擔,“豎”像小棒棒,“鉤”像人踢腳。這樣就讓學生一下子記住了基本筆畫的形狀。如“三點水這樣寫,上點下提一直線,半點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傘,在中像鳥飛,在下像支架”,等等。生動的講解,準確的示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形象動作,親眼看到了起筆、行筆、收尾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書寫漢字也就化難為易了。
2.讓學生當“小老師”,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為了讓學生對寫字始終充滿興趣,寫字教學中我會與學生進行角色的互換,做到師生互動。有時是我當老師,指導他們寫字;有時則是讓學生做“小老師”,我做學生。我做學生的時候會針對學生寫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故意把字寫得不規范,然后讓“小老師”們給我糾正。有時候我會讓“小老師”教自己的同學們,要求他們說清楚這個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每一個筆畫、部件寫在哪里,寫時應注意什么。這不僅是指導書寫的過程,也是鞏固識字成果的過程。這一角色的嘗試,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寫起字來自然興致勃勃。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重點在‘育,所謂‘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低年級學生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寫字習慣的最佳時期。可是由于他們年紀小,寫字工具的準備及使用經常不到位,以至于影響他們的寫字質量。教學中,我經常督導學生做好寫字前的準備,如有沒有削好鉛筆,橡皮擦帶了沒有等。還會在學生寫字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工具的使用,如寫了一會兒要把鉛筆轉一下,鉛筆不容易鈍掉等。低年級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的關鍵時期,寫字姿勢不正確不僅影響學生的書寫速度與書寫質量,還會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在學生寫字時,我會不斷地提醒學生寫字時做到“三個一”的正確書寫姿勢:手離筆尖一寸高,眼離紙張一尺遠,身離桌邊一拳遠。同時我還聯系其他各科老師以及家長,讓他們積極配合,共同教育督促學生按正確姿勢寫字。當孩子們明白姿勢錯誤的危害和怎樣做姿勢才正確后,我再反復的進行訓練,孩子們的寫字姿勢逐漸正確了。
三、寫字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程的最高理念與核心內容。學習寫字不應該是老師教一筆,學生寫一筆的被動過程,而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自主探究寫字的方法和技巧。有了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就像是擁有了有力的武器,在以后的寫字過程中達到得心應手的效果。
1.練好基本筆畫是自主學習寫字的前提。每一個字都由基本筆畫構成。寫好基本筆畫是寫好字的基礎,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鉤、折、提等八種。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筆畫指導,要求他們做到“橫平豎直,撇有尖,捺有腳”。我先讓孩子們觀察例字的基本筆畫,然后我再示范,讓他們從中體會到每一個筆畫的起筆、運筆、收筆等過程,為今后的寫字教學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2.觀察、比較法,是自主探究寫字的必備能力。寫好字關鍵是要能夠抓住字的結構特點和關鍵筆畫的位置。這就要求學生在寫字過程中要養成觀察、比較的習慣。教學中,觀察比較的過程應從教師引導逐步過渡到學生自主學習寫字的重要手段。
如出示例字“機”后,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看看什么地方是書寫時應注意的,再讓他們小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紛紛發表意見:如左窄右寬,左部豎劃起筆要高,收筆要低;“木”字當偏旁時要把捺改為點,撇要伸到左下格;“機”字的最后一筆是橫折彎勾。對于這些自主發現的知識,學生都印象深刻。同時,在熱烈活躍的氣氛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使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得到提高。
再如,在學習生字“牙”時,出現了一個疑點,“牙”字的第二筆到底是“豎折”還是“撇折”呢?學生持著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此刻,我若直接告訴他們說是“豎折”,那么持相反意見的學生就會朦朧地接受這一答案。于是我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去得出結論。他們翻看《漢字筆畫名稱表》,找出“豎折”和“撇折”兩種筆畫,仔細觀察這兩種筆畫寫法的異同,再與田字格中“牙”字的第二筆進行比較,然后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最后全班同學的意見一致了。這時,孩子們的小臉充滿著興奮和滿足,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探究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
3.積累寫字經驗,隨時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定期公布自己所寫的最得意的字,以自我鼓勵,不斷進步。
四、調動學生的寫字積極性
(一)獎勵與評價
無論是講解,還是練習,歸根結底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覺性去提高。因此,在加強寫字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寫字的積極性。
1.書寫之星法。每天,我在批改作業時,凡是學生寫得干凈整齊并占格正確的生字,老師在此生字旁邊畫個五星,最后再蓋一個大的印章這次作業被評為書寫之星。
2.異步達標法。學生寫完生字后交給老師,老師先給學生看一看,凡是用筆太粗,沒寫規范的字拿回去重新修改后老師再批改給成績,還可以得小印章,以此來鼓勵學生用心寫字。
五、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在平時的課堂板書,批改作業,教師都應該注意書寫的姿勢、握筆姿勢,安排好字的結構,注意字的筆順。展示給學生的應該是一個個端正、美觀的漢字。這樣就能使學生來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寫字“標本”,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寫字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活力與生機。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真正掌握正確書寫漢字的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