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艷
【摘要】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深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通過物理教學,完善學生的品行與思想,提升學生綜合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育教學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教學法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法強調集體參與,而不是主張單打獨斗,那樣只會使每個學生成為知識的孤島。自主探究的目的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習的主體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并加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糾錯糾偏,提升學習的效率。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核心能力,它是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調控各種學習任務的創造性學習活動。自主合作課堂模式的實質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是關鍵因素,只有教師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凸現出來。如果教師主導作用不能夠發揮出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地體現。合作探究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絕對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主導”,而不是“主講”,學生的學習任務是“學”不是“聽”。通過教師巧妙地引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集體智慧,充分挖掘學習團隊集體合作的力量。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覺性,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創造性,并能通過合作探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與人合作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同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從被動、封閉、沉悶的課堂中解放出來。樂學善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這已經成為物理教育的共識。高中物理學科內容復雜,以自然科學為主的特點,也決定了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的必要性。物理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合作交流、互助探究的學習活動,以合作探究促進學生轉變角色,從傳統的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自然科學知識的探究者、發現者,進而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高中物理教學必須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加強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實踐探究過程,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與提升。
為保證物理合作探究學習的實效性,必須設立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就會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陷入盲目狀態,一個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開展合作探究教學策略的前提和基礎。教學目標有許多層次,根據教學進度,物理教師應當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把總體物理課程教學目標分解到具體的學年學期。基于建構主義思想和探究性學習理念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要求有一個明確的可操作的具體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建立在整個高中物理課程體系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基礎之上的,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指導意義和引領作用。教學目標越具體,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就越強。只有確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合作探究才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只有確立了學習目標,才能確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合作探究策略,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或是實驗情境,或是問題情境,或是課題研究情境等,從而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在講解“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首先精心研究教材,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完整敘述是怎樣的?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如何驗證這一定理?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積極創設物理問題情境,牽引出本章節學習的主線,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興趣,通過合作探究與思考交流,對有疑難的知識點產生問題質疑,進一步進行合作探究,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物理知識,更是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探究能力的進步。物理教學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達成的,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過程就是探究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強化物理知識與學習能力的具體實踐階段。在選定具體的教學內容,確立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物理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交流探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理念,順應時代要求,積極為小組合作學習創造條件,通過合理分組,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發言,互幫互助,融合不同的觀念與思想,匯聚才智,共同探討優質高效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章節時,首先確立教學目標,確定實驗教學法,引導學生從測定擺長、計算周期、設定懸線等幾個角度出發,探索合理的實驗操作過程與實驗結論,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學習,與同學間的互助探究,不斷創新實驗過程,改變實驗因素的條件,展開多角度的實驗合作探究,并由此轉變實驗的思路與方法,強化學生對知識與能力的掌握,最終達成教學目標。總結與歸納是構建物理知識網絡不可缺少的必要過程,總結和歸納既是對以往所學物理知識的回顧與梳理,也是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與發現創新的基礎,是合作探究過程的歸結,總結與歸納的過程也就是落實明確合作探究思路、學習方法的過程,是物理知識理論的總結與深化的過程。通過總結歸納,可以發現學習探究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優化合作探究的方案,彌補存在的缺憾,完善知識網絡,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曲線運動”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得出“合外力改變速度的大小與方向”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現象,從生活實踐的層面探索曲線運動理論的應用實例。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基礎上,要強化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拓展訓練,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訓練是合作探究的關鍵階段,拓展應用可以延伸對所學知識把握,探究可以強化學生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精心設計,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相關物理知識相結合,制定實踐探究合作學習的生活物理課題,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拓展訓練,強化學生發現物理問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合作探究拓展訓練是基礎物理理論學習的延伸,拓展訓練可以把學習到的物理知識經過實踐轉換,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及時進行歸納反思,通過實踐運用,深化對所學物理知識的認知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