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燕
(上海市同濟醫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0065)
前列腺增生癥是中老年男性生殖系統較為多發的疾病,因其病程緩慢,發病初期缺乏典型癥狀,因此常被忽略。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下尿路梗阻嚴重,可伴發尿頻、夜尿增多、尿失禁、尿不盡、血尿等嚴重癥狀,甚至可引起膀胱結石、泌尿感染、腎功能損害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本院在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治療中輔以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并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選入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前列腺增生癥患者104例進行臨床研究,按照單雙號分組法將患者分入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52例。入選者年齡為45~72歲,中位數為58歲,經篩查未見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急性心梗或其他嚴重疾病,且兩組一般資料均衡性較強(P>0.05)。
1.2.1 手術方法 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為全部患者施治,術時擺放截石體位,予以硬膜外連續麻醉聯合尿道黏膜麻醉,待起效后消毒、鋪巾;借助擴張器對尿道狹窄者進行尿道口擴張,應用監視器緩慢推入電切鏡,詳細檢查膀胱、尿道、輸尿管、前列腺、精阜等是否存在異常,在明確解剖關系后測定膀胱頸與精阜的距離,并以此作為切除范圍劃定標準。
1.2.2 護理方法
1.2.2.1 常規組 按照泌尿外科常規護理模式開展圍術期護理工作。
1.2.2.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輔以圍術期綜合護理,內容如下:①術前干預。術前三天,囑患者沐浴清理個人衛生;執行醫囑糾正伴發合并癥患者不良體質和病情;宣教手術相關內容,避免患者過度緊張;關注患者睡眠狀態,及時與其進行溝通,以免情緒壓抑而產生應激損害;積極準備手術相關器械、用品,消毒局部皮膚,警惕感染發生。②術中配合。術時查驗患者姓名、手術項目等,避免出現差錯;執行無菌標準,協助術者操作具體包括擺位、監測體征變化、沖洗膀胱、灌洗液補充、器械準備和傳遞等;記錄手術時間并嚴格把控,若手術時間達到1h以上應及時提醒術者給予20mg速尿,減少手術損害。③術后護理。完善病情觀察和記錄,警惕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異常變化;加強術區皮膚的清潔和消毒管理,警惕感染發生;增加巡視頻次,梳理導尿管作業情況,囑患者防范管路脫落、移位、彎折等;記錄導尿管留置時間,術后4~5天若無明顯不適可提醒主治醫生予以拔管;指導患者訓練膀胱肌、肛門肌功能,逐步恢復自主排尿、控尿能力,防止尿漏等發生;對患者日常飲食進行合理干預,通過調整膳食結構增強體質;為緩解患者疼痛,應合理擺放體位,必要時應用鎮痛措施或藥物。④并發癥護理。術后患者常因沖洗液吸收過多而伴發經尿道切除綜合征,一旦發現低血鈉癥狀、水中毒或血容量增加則應加強警惕,及時上報主治醫生予以高滲鹽水、速尿。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常規組比較,研究組手術操作用時更短,住院天數和術中出血量更少,前列腺癥狀評分更低,兩組各指標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兩組臨床參數對比(±s)

表 兩組臨床參數對比(±s)
注:與常規組比較,P<0.05
IPSS評分(分)研究組5251.36±3.405.70±1.2056.20±3.509.36±1.32常規組5263.15±5.608.45±2.1571.00±6.5213.45±2.12組別例數手術操作用時(min)住院天數(d)術中出血量(ml)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前列腺增生癥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該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排尿困難、尿頻、血尿等。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治療前列腺結石、前列腺炎、前列腺癌、膀胱頸梗阻等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術式,也是前列腺增生癥的主要術式[3]。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切除中葉、兩側葉等部位的增生組織能夠有效解除下尿路梗阻,緩解前列腺癥狀。但該手術對操作醫師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并且術后患者的出血多,并發癥的發生率高。盡管醫學技術的進步大幅提升了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臨床療效,但仍需全面的護理配合,以降低手術風險和損害。在本次研究中,我們輔以研究組圍術期綜合護理,針對術前患者心理問題、術中配合、術后并發癥等情況予以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綜上,經尿道前列腺增生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療效確切,輔以圍術期綜合護理可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緩解前列腺癥狀,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應用。